身世浮沉雨打萍(1 / 5)

命运在时代洪流面前是那么的不可预测。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运相连,与大自然同呼吸共命运。灵山最早叫八山,源于八座主要山峰。其最高峰叫霸山,古人误以为此峰为县境最高峰之故。因"八"、"霸"音近,后八山被混称为霸山。此山"每有云气覆顶必雨,验之信然",其中一次高峰叫小灵山,自然与山名吻合,"灵""霸"二字又同一"雨"头,故霸山之名渐被灵山取代。远近风传灵山有求必应,非常灵验,虽无科学道理,但信者甚众,有求必应的传闻颇多,有的求财求运者竟不惜跋涉数千里之遥。甘佳人病急乱投医,无路可走只能寄希望于灵山灵验,在灵山佛前日夜祷告,只愿找回丢失的儿子。大慧和尚发动信徒帮忙找寻,并且温言宽慰解怀甘佳人。

自古名山多寺庙,名山名寺有好茶。灵山一带不仅环境优美,还盛产名优绿茶。因茶本性和功用既符合佛教戒规,又能提神醒脑,佛教历来提倡饮茶,自古有“禅茶一味”之说。灵山一带的茶,最初是由僧徒从南方带来茶籽到寺院周围播种,尔后带动周边各个寺庙的茶叶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佛事活动,寺院种茶都配有专职僧侣管理茶园,常年贮备自制茶叶,用以招待香客施主和旅行者,或以茶向附近村民换取食物。甘佳人看到春来郁郁葱葱的茶园,突然想起了一生碌碌为茶奔走的父亲,她终于不再郁结于心,决定继承父志,继续开荒种茶。甘佳人主动接过了管理茶园的工作,她在山上种茶采茶,为来到灵山的信徒赠水送茶只愿广结善缘,同时心里也暗暗期望小儿子能得到这些善报。日夜陪同母亲劳作的陈子美竟意外在灵山遇见了行踪飘忽不定,让敌人闻风丧胆的便衣队队长李世焱。父亲陈善同一直对参加“打土豪,杀劣绅”的“抗租、抗捐、抗债、抗税”农□□动的李世焱敬佩有加。国民党反动派烧毁了他家仅有的一间房子,杀害了他慈祥的父亲和心爱的妻子,逮捕了他母亲和弟弟,严刑拷打,并张贴布告悬赏捉拿他。在他身染痢疾在军休养所养病时,被国民党反动派军队冲散,与部队失去联系。拖着重病的身体讨了3个月的饭,找到了河口县便衣队,参加了河口县特委组织的武装工作队,与钱运华、徐海珊组成3人便衣队,积极活动在鄂东一带,打开了□□形势下的对敌斗争局面,并将便衣队这一斗争形式在鄂东北地区加以推广。民国24年5月,高敬亭在安徽岳西县组建红二十八军,他任八十二师四十四团二营六连连长,在大别山区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红二十八军不足2000人和国民党的30万军队进行了艰苦的斗争,打了许多险仗、硬仗,曾两次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了军长兼政治委员高敬亭。在此期间还受到"左"的错误路线迫害,被诬为"第三党",但他革命信念不变,对党忠诚。这样一个忠心不改、一心为国的人一直是陈子美心中的偶像,不曾想能在这里遇见,陈子美当即主动要求加入便衣队。

李世焱问为什么,陈子美豪气干云的说:“当丈夫生当于世,当于国于民有益,倘于民无益,不死何为?”李世焱倒倒手上的烟灰说:“说嫩些听不懂的大话作甚,说直白点。”

“我要做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我要做一个大写的人。”陈子美坚定的说,李世焱点点头,“好小子,革命是要流血牺牲的,做便衣更是像蝙蝠一样,只能在深夜出现,做了便衣队,就要抛弃爹娘,抛弃亲人,再也不能出现在白天了。”陈子美摇摇头,“我不怕,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李世焱虽然听不大懂这个半大的小子嘴里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但是他听出了一个少年人的热血,一个中国人的爱国情。

李世焱向陈子美讲述了便衣队的由来:便衣队最早出现于1933年7月间,时值国民党军对鄂豫皖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围剿",为了既能反击敌人的疯狂进攻和血腥报复,又能更好地保存自己,□□红安县二程区委和仙居区委摸索和创造出了这种独特的对敌斗争武装。他集党政军的职责于一身,既是当地党的区委、或支部,又是当地的苏维埃政权和军事组织。便衣队人员少而精,三五人一队,身藏□□、匕首进行活动。队员基本上是当地人,熟知民情、地形,战时是兵、平常是民,来得快,去得也快,因而不易被敌军发现,但却最容易发现敌军,善于避敌之长,击敌之短。

便衣队成立后主要是为红军筹粮筹款,搜集敌人情报,偷袭敌人的据点、碉楼,捕捉反动分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立于信阳的红二十八军自成立之日起,几乎天天处于敌人的围堵之中,部队根本无法在一个地方长时间立足。□□鄂豫皖省委常委高敬亭深刻地认识到:"便衣队是对敌斗争的一支坚强的重要力量,能完成主力部队不能完成的某些任务,已成为坚持老区,开辟新区的重要力量,是党和红军联系群众的桥梁,主力红军的得力助手,插向敌人心腹的利刃。边区党组织和红军就把组织与发展便衣队放在了重要的战略位置。高敬亭不仅要求地方党要大力发展便衣队,还亲自选派富有群众工作经验的干部、战士,协助地方党组织来发展便衣队,并给他们独立处理党政军大事的权力。便衣队经过残酷斗争的锻炼,独立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