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鉴(1 / 2)

三朝皇女 从余问古 1503 字 10个月前

成硕幼时第一次出府,买了一个卖身葬妹的孩子,那孩子比他还有大一岁,即使他因着病症缠身显得有些单薄,那孩子却是比他还单薄的多。

那孩子跟着成硕入了成府,一直近身侍奉成硕,成硕是待他极好的,他也一直知晓成硕的身体状况。

成硕葬了他的妹妹,给他了衣食住所,给了他安定的人生,给了他一切……可是他看着成硕被病痛折磨,却无能为力。

他无数次的祈求神明,把成硕身上的痛苦都转给他吧!叫成硕喜乐、平安、康健、圆满……可神明没有听到他的回答。

他永远不会不知道,在他祈求神明的时候,成硕路过听到,露出笑意却默不作声,待他离开之后,似无意般道出:神明见谅,小儿不知谓,权当戏言。

这世间会有神明吗?神明会实现人们的祈求吗?只有被神明垂爱过的人,见过神迹,才相信神明的存在,才会一次又一次的祈祷。

他记得他也是见过神明的,神迹在他身上显现过。

但却没能显现第二次。

也不知道,神明是听了成硕的话,还是他们的都没听到。

成硕死后,他是这天下间除了秉媛郡主最伤心的人,没了成硕他也不知道自己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他如同行尸走肉般,照常每日整理着成硕的东西,就好像他还在一样。一日两日,一月两月,一年……终于,秉媛郡主有了谋划,需要用到他了。

他要可以发挥最大的价值之后,去见成硕和小妹了。

秉媛郡主知道,哪怕李青漪之后再嫁,她还是可以为李青漪撑腰,可是不再名正言顺了,对于李青漪而言也未必是好事。

她要所有人都知道,成家欠李青漪的。

如果真正的原由不能说,她就自己找个理由。

她先接到赵叶微的手书,假意坚信成硕之死和李青漪脱不了干系,亲到皇城指控李青漪,再请议审,将事情闹大。但这一切都在她的掌控之中,到时候只需要叫成硕那个一心求死去追随他的奴仆来认罪就好了。

全天下就都会知道,是她冤枉了李青漪,她将自己放在众矢之的,往后她将为了“扭转声誉“,可以为补偿李青漪而做任何事情。

往后,所有的好处都要李青漪得,所有的流言都要她来承受。

可是她实在是太小瞧了那个传说中的固国大长公主了。

李婠南直接要对李青漪用刑,她完全没想到。李婠南那张清冷的脸把威严和威信写在上面,明明不了解李婠南,但秉媛郡主却知道她真的会不顾血亲,不顾小辈,不会手下留情。

秉媛郡主只能及时叫停,她不是来害李青漪,她也不能害李青漪,而且即使要上刑罚,李青漪也没有丝毫要说出真相的念头。

她更愧疚了。

秉媛郡主安排好了那个奴仆出场,可谁知宫人告知李婠南之后,李婠南充耳不闻。她已经知道,自己输了。

李婠南听着秉媛郡主道出一切,神情漠然,似是毫无触动。

“殿下,青漪无辜,从始至终都是无妄之灾,请殿下开恩。我有罪,可并非罪无可恕,我幼年丧母,早年丧夫,才又丧子,已经是孤家寡人一个,可我还不能任由自己去死,我答应了先夫,会好好地活下去,替他守着成家百年基业。所以,我愿以成家所有,成为殿下的后盾,而为殿下辅国助力!”秉媛郡主投诚叩拜。

李婠南讥笑一声:“我还说先祖福荫是秉媛郡主的最后一次机会,竟忘了,秉媛郡主还有一张底牌。”

成家这些年虽然远离皇城,但基业与名望实在不算小,若是入了李婠南麾下,在某些方面李婠南的话语权便少不得又重些。

但李婠南可不会那么轻易买她这个账。

一则会引起皇帝猜忌更深,反而不利于她行事;二来秉媛郡主上来就报着利用的心思对她,纵使有万般苦衷,但她也不是那么圣母心的。

秉媛郡主也能想到李婠南不会那么轻易接纳自己的投诚,但她身后的成家,又实在是让人舍弃不掉的“肥肉”。

这是她最后的底牌,也是最坚实的底牌,她坚信没有人会不为之所动。

可李婠南偏偏就不。

马上就又到初一了,初一那日便是太子和玉圣大婚之日。

太子接到李婠南的私信之后,回了信来——两封。

一封给李婠南,告诉她一切听她安排。第二封是给玉圣的,表达了自己无法回安和参加自己喜宴而歉意,附上一枚同心玉佩作礼。

李婠南叫人把太子给玉圣的信送去给玉圣,司寇星野就站在李婠南身旁,有些感慨:“太子果然没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