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2章 一中再中(2 / 3)

固了朝纲之后,太后自是应该还政于帝.”

既然赵宗全,找上了盛长柏,盛长柏总要对赵宗全赞同几句的。

虽然赵宗全这种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的做法很无耻。

但是政治,还是要讲究利益。

国家的军国大事,事事都一直要太后一个宫内妇人做主,盖章用印,确实不太合适。

“那御史台可有准备参上太后一本?”

赵宗全这是明显的想要盛长柏针对太后去,为自己搬倒太后,冲锋陷阵。

“官家,虽然新君既长,太后临朝听政不合礼制。但去岁之时,也是官家亲自奉上了玉玺,请太后临朝,特事特办,于礼不碍……”

赵宗全想要盛长柏去怼太后,盛长柏的态度很明确,这种事情我不参与。

你们家的事不要找我,当初是你自己把玉玺送给太后的。

想要取回玉玺的话,你自己要去。

争权夺利这些事情,盛长柏并没有什么兴趣。

赵宗全这个皇帝,在盛长柏确实也没有多大的面子。

朝廷上的文武,大部分跟盛长柏态度一样,对赵宗全都没有完全的认可。

不认可的情况下,也就没人想让赵宗全手里,掌握太大的权利。

一个人大权独揽,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尤其一个人能力不够的情况下。

赵宗全最多管理过家里几十号人的情况下,哪可能直接上手就能管理好天下。

经过了这么段时间,盛长柏发现,现在朝堂上的三足鼎立情况,不见得不是一件好事。

三方互相牵制的情况下,一些乱命,在朝堂上就没有了通过的可能。

至于不给皇帝面子,在大周也不算一件多大的事情。

一些大喷子,经常喷皇帝一脸唾沫星子,皇帝也只能受着。

皇帝不开心的话,大不了就是找个机会,把盛长柏赶出京城去。

皇帝要真的就这个气量的话,也就干不成什么事。

毕竟现在朝堂上面,除了赵宗全在禹州带来的一伙儿亲信之外,并没有什么人会完全支持赵宗全。

盛长柏其实也不怕离开京城。

地位、影响力不够的情况下,盛长柏也不喜欢待在京城空耗时间。

在御史职位上做了这么长时间,清理掉了一些蛀虫之后。

在汴梁已经找不到,明显的显眼包可以参奏的情况下,盛长柏对御史这个职位,已经没了多大兴趣。

在汴梁做一下闲官,也做不了什么事情。

其实并不如去地方上做一任主官,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为所欲为的好。

……

赵宗全这段时间,小动作不断,也不只是单独找了盛长柏一个。

陆陆续续的见了不少人,试图拉拢许多官员,但是效果都不能说好。

就是盛紘这种被赵宗全提拔了的官员,虽然也感激赵宗全,但是也不可能完全为赵宗全卖命,在朝堂之上,就无原则的站赵宗全。

因为皇帝的身份,赵宗全想要官员为国家做事自然不难。

但是想要官员,帮自己争权夺利,对付太后,那就没有人愿意上了。

太后毕竟当了几十年的皇后,跟朝堂上的官员,比赵宗全熟悉多了。

再一个,还是要谈利益,盛长柏一个政治新人。

都觉得现在朝堂之上,三足鼎立的局势不错,更何况是其他的官场老油条。

权利不受制约的话,必然就会导致权利被滥用。

没有人想要看到一个大权独揽,可以瞎搞,没有制约的皇帝存在。

自下而上的路子走不通,皇帝就只能自上而下,找上了宰相韩大相公。

两个人不知聊了什么,也不知进行了什么样的利益交换。

或者是赵宗全,对宰相承诺了什么。

现在的情况是,赵宗全和宰相取得了一定的默契。

现在皇帝算是抛开了太后,又开始和宰相合作,想要把太后手中的权利收回来。

皇帝加上宰相,相比太后还是要能占的到一些上风的。

但是太后手里掌握着玉玺的原因,国家大事,没有太后加盖玉玺,诏书就没有效力。

掌握着玉玺,太后的权利基本盘也就有一定的保证。

和皇帝,宰相的联盟对比起来,也就不会太过落于下风。

朝堂上就又开始了另一波的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