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 官场(2 / 2)

大明医匠 阴九流 1368 字 11个月前

才有可能,否则此行便与民间义医没什么两样了。”  “义医?”徐一真听到一个新词。  “医者,不过是治病救人。哪里有病患便应到哪里。哪里有比瘟疫产生的病患更多呢?”张长贵说:“此种医者,明知瘟疫之地九死一生,仍义无反顾,治病救人,便是义医。”  人,大多贪生而畏死。医者也不例外。  “这种人应不会多。”徐一真猜测。  张长贵一笑:“到时候你便知道了。”  徐一真突然想到:“李中和,难道不知道找里长村老,发动村民么?”  “他或许知道,或许不知道。”张长贵不以为意:“但即便他不做,也没人说他什么。毕竟,制瘟抗疫本就是不是他的职责,而是我们。”  徐一真想到,刚开始时候,是里长走街串巷的敲锣,村民才从家里出来,走去村头的。  李中和显然知道村里里长和村老的作用。但知道是一回事,如何把它用在抗疫上就是另一回事了。  或者没有意识到,或者不愿,他心中虽有不甘、不忿,却果然也说不得他什么。  “到了江北,”张长贵说:“我须得先放着地方上疫情不管,先解决县城、府城的疫情。”  刚说可以借助里长、村老发动村民抗疫,这就又说要放着村里疫情不管,先解决县城、府城了。  徐一真不解,这跟那些官吏又有什么区别?  “因为情势不同。”张长贵提醒:“你别忘了。江北不仅是疫情,疫情之前更有洪水。  “若单是瘟疫,我们自可以一路治过去。可叠加洪水之后,情况便复杂了。一县财政、死伤,损失,乃至瘟疫传播情况,轻重如何,都须有一个统观印象,才有的放矢。  “否则,便是瞎子摸象。虽能治好一村一地瘟疫,但对于制瘟抗疫大局却并无益处。”  徐一真不由心折,不住点头。  “治病如打仗,抗疫如战争,我们总不应该连敌人整体虚实都不知道,自身粮草供给一抹黑,就胡打一气吧。”  徐一真点点头:“的确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