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二章 决战开启(3 / 4)

明末大寨主 渤海郡公 2540 字 11个月前

协助下,召集各部将官,再度签署了正式军令,要求全军翌日凌晨提前做饭,各营检查兵器物资……俨然是持续了备战姿态,也是坚持了自己的判断。

他想不通自己哪里犯了错。

不过,军令既署,太阳尚未落山,陈先赟便将自己关入中军大帐,抱头不出,连西瓜都不吃一口……十万之众、山东各地、王上安危,虽说受王上知遇之恩不该迟疑,但谁又能知道这份压力呢?

“明日开战。”

日落之后,明军大营各处,刚刚用过晚膳。

朱大典便开始召集各级军官,平静的宣布了一个事实。

“原本应当是今日的,但是左良玉、吴三桂他们的援军行军艰难,失期不至,按照大明的军规,应当要展头的,不过这一次不怪他们,是我的问题,我按照我们的行军速度来估算了,但是却低估了他们的骑卒、辎重部队没有我们多,行军艰难,也没有想到左良玉的部队,确实拉胯!”

张应昌以下,明军诸将不忧反喜,因为左良玉和吴三桂两个名字,起码代表着三万部队。

哪怕是奔袭来援,也足以改变大局。

“但也要小心救民军额外援军。”朱大典端坐帐中,继续平静讲解局势。

“左良玉的兵马拉胯至极,本官甚至都在怀疑他是不是不会打仗,还有这个吴三桂,连路都不认识,今日本该是奇袭南下的,结果他们竟然错信了向导之言,跑到了高唐州那边儿,还跟人家的小股部队打了一场。”

“而行军路线,也因为他们的错误,不得不变更,从渡旧黄,变更为走堂邑和聊城一线,这极有可能暴漏他们的位置,引起伪乾其他路兵马的骚动。”

“高唐州城,现在也是大军云集,陈二黑、红娘子将部队驻扎在城外,互成犄角之势,这一次交锋,说不定他们已经察觉到了。”

“到时候大战一起,高唐州的兵马,说不准会南下增援。”

“也有可能与高唐州城的兵马合兵一处,主动攻击我军后营,断我军后路。”张应昌面无表情插嘴提醒。“也有可能并无察觉,反倒是朱万化异动,说不得会惊动他!”

朱大典看了张应昌一眼,微微颔首:“我知道,所以朱万化明日会安守后方大营,不会贸然行险……”

张应昌当即闭嘴。

“诸位!”言至此处,朱大典霍然站起身来,扶着腰间刀子环顾左右。

“若是明日陈二牛不来援助,那便是将近八万对十万,若是陈二牛来援助,也只是强弩之末,除了些许飞骑之外,并无大用。”

“而且无论如何,本官的谋划已经生效,战机已经到了,不得再等你们谁可还有半点言语,我许你们现在说来!”

诸将面面相觑,当然无言。

“你确定?”时至深夜,因为疑心伪明的动作,主动率本部兵马向北的刘青山,被他的下属惊醒,得到了一个其实并未出乎他意料的消息。

“千万万却,伪明动了,而且绝对不是朱大典的部队。”报信的下属喘气连连,却又赶忙再度重复,“一支不知道从哪里出来的明军,穿过堂邑、聊城,直奔大王的后方杀了过来,

问询了当地隐匿的百姓,说是人非常多,起码有两三万,斥候兄弟不敢耽误,赶忙回来报信。”

“报予王上了吗?”

“没法往大王方向传递军情,敌军有一支吴字骑卒,追杀甚是猛烈。”

对此,心中瞬间有了判断的刘青山沉默不语,也只是沉默不语,因为他没有什么人可以商议,他的部队,他的下属都是战场新人,而且此时此刻,也分布在数个城市。

而且,他也不需要想什么多余的言语,此刻只有援,或者不援两个选择罢了。

一旦去援,那么梁山的兵马不能动,也来不及动的。

若部分城市,如东阿、东平、平阴调度,很有可能被伪明察觉,继而弄巧成拙。

所以他刘青山能够调度,并且保证明日能抵达弇山战场的,其实只有他堪堪训练而成的李青山部七八千人罢了。

七八千人,奔袭到战场,很可能已经赶不上决战,赶上了能有几分战力残存也是个未知数,这绝不划算。

但仅仅是沉默了数个呼吸后,刘青山便已经下了决断……说到底,王上对他恩重如山,他刘青山如何能不救援?

或者说,几个呼吸之间,刘青山根本没有考虑救援不救援的问题,他在思索兵力的问题。

时间来到凌晨,足足延误时间一日,注定对战局起到巨大不可影响的左良玉部、吴三桂部,在盯着巨大的非战斗减员的清客下,依旧快速南下,不过不得不说,这一次因为走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