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文路人甲知青(1 / 3)

第七章高考

自己过自己的小日子,时间还是过的非常快的。

地里总是有忙不完的农活,他也要看书充实自己,方便以后上交给郭嘉,为这个有些积贫积弱的郭嘉献一份力,也是为了原主的心愿。

原主有为人服务的梦,活出个人样,他总不能啥也不干,平庸的苟完一生?那也不叫改变逆袭。

时间就这么晃悠过去,沈知也将0567存的书籍都看了个遍,对于一些前世怎么都不了解的知识,这次是都掌握了。

1977年10月21日

沈知很早便才原剧情中得知会恢复高考,他自己最近也在一些报纸上看出一些苗头。

但是真正的在广播喇叭里听到这消息,心里的滋味还是有些难言,特别是周围的知青互相抱团激动哭泣,更是让他心底酸涩。

他下乡几年时间,后面三大队也陆陆续续的来了一些知青,来了有关系的,靠着走了,没有关系的留下。

受不住的就嫁人,或者娶妻,让自己融入乡里,也让自己能够好过一些。

现在知青点的人数也不是很多,加上沈知也才八个。

和沈知一批下乡的人里,文浩和当初赶着牛车的中年大叔的女儿结了亲,后来在大队里呆久了才知道。

人家是大队里的支书,大叔看文浩老实肯干,便让人联系了,给自己闺女搭了个线,文浩也因为家庭原因,就当自己是个上门女婿了。

现在还住在支书家里,当支书大叔是自己亲父的孝顺,和妻子过得也和美。

剩下三个女孩,钱晓燕是当初下乡时穿的最好的,家里似乎也是有点关系的。

在大队里呆了一年半,回家过年时便传回消息说是生病,没有办法继续下乡为人民服务,城里接收了她被调下来的户口,人也离开了这个地方。

剩下的两个女孩,李芳芳嫁给了一个天天来帮他干活的老实汉子,唐文静则是和青梅竹马结婚,跟着人随军走了。

刘文轩还是当着他的知青点负责人,和他同批的知青也不是没有回来询问过有没有想成家的意愿,但都被他婉拒。

他已经下乡那么多年,那么多年都熬过来了,让他现在成家,他实在不甘心,还想再等等。

在他婉拒之后,后来也没有人再给他张罗了,好在结果是好的,他现在等到了。

沈知看着在人群后头哭的昏天黑地的刘文轩,这么多年虽然不亲近,但是好歹也是相熟的人,这么看着人多年的苦熬,一朝得愿,沈知也是非常为其开心的。

知青点的人没有任何牵挂,能够毫无顾忌的欢喜,对未来充满期待,但是已经成家的知青却是在欣喜中透着迷茫,不知前路何去。

文浩在外面听完广播后呆站了好久,最后看了看已经能迈着小步子跟着他跟上跟下的儿子,沉默的牵着儿子小手回了家。

他的妻子站在门口看着他回去,神色中似乎是松了一口气,又似乎是遗憾。

支书回家后看着有些沉默的女婿,又看看神情放松的女儿,便是知道女婿的选择。

在前程和责任之间,他亲自为女儿挑选的女婿选择了对家庭负责。

支书坐在门口,遥遥看着村口高高挂着的喇叭,抽了口旱烟,吐出一口烟气后声音带着沙哑说道:“文浩,你等会儿去知青点看看能不能借到点书,复习一下吧,爹知道,这是你们读书人的念想。”

文浩正在堂屋里帮着妻子择菜,听到丈人的话眼泪刷的就落了下来。

当初母亲举报枕边人,让父亲下放,他不得已,靠着父亲仅剩的一点关系下乡。

一夕之间没了家他没哭,下乡后繁重的农活他做着没有哭,恢复高考他没有激动落泪,主动为责任放弃前程也没有什么怨言,毕竟这是他自己愿意背上的。

但是丈人的这句理解以及支持,让他绷不住了。

眼泪不停吧嗒吧嗒往下掉,这一瞬间,仿佛他人生前半段所有的愤懑委屈都被知晓,被理解,并被人肯定支持,让他浑身骤然一轻,好似飞翔的笼中雀。

这种感觉,文浩感觉他能记一辈子!

事实上,文浩确实也是记了一辈子,哪怕他后来发达了,也从没有慢待过丈人家哪怕一分,这或许就是真心换真心最好的诠释。

自从高考的消息下来后知青点便忙碌起来,没书的找书借书。

家里有办法能买到书的,急急忙忙的打电话回去让帮忙寄书,这条无数人想过的独木桥,是个人就想挤上去,因为后面是对于现在急于摆脱处境,有一个好前程,最好的方式。

大队西边的洪家也在紧锣密鼓的忙碌,杜长渊早就和洪巧巧结了婚,并且还有两个孩子,现在杜长渊想高考,洪巧巧自然也不想落下。

当初她能和杜长渊认识,还是因为她是大队里为数不多上完初中的女孩,但是现在要一下子复习初中知识,加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