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1 / 4)

第四十二章

特殊的造型出门,着实吸引众人的目光。

有时候就是要大胆自信点,只要自己不要脸,就无所谓异样的眼光。

甚至在大热天,待在门板遮住的阴凉处,不用晒阳光,其实还是挺舒服的一件事。

万事有好有坏,这不马上就要让他想要做太阳伞。

袁斌只能在心里不停的这么的安慰自己,心安理得的行走在道路上。

天气炎热,小路晒得特别干,行走都会带起来很多的尘土。

在很多村子里,好多人家都会在清扫院子的时候,同时向院子里洒水。

可以带来一丝丝的凉爽,同时让尘土降下去,不弄脏衣服。

“王彘,去找制伞匠做几把伞,就是要挡太阳的伞。”

袁斌真是想到什么说什么,他觉得以后不能顶着门板出门了。

“遵命主公。”

王彘赶紧答应了,要不是今天顶着门板出门,他都不知道头上有了遮盖物,竟然还挺舒服。

果然主公就聪明绝顶,瞅瞅人家的脑子转的有多快,很快就想到了油纸伞。

要说到古风的三大装饰物,油纸伞,纸扇,箫。

“再做几把扇子,没错!家有工匠能不能做风扇?”

袁斌摸着下巴,继续琢磨如何度夏。

在最热的三伏天里,最好是去山上的小亭子避暑。

在山后背阴处,小亭子正冲着山间的风口,是真凉快呀!

夏天需要用冰,他会硝石制冰法。

袁斌也做过实验,也知道硝石制冰法,很简单,就是往水里放硝石。按照比重调配,很快硝石就会带走热量。

而且硝石是可以反复利用,按照常理来说,只需要找足够多硝石,就可以长期的利用。

但是他不知道硝石在古代叫什么?

这就是十分尴尬的一件事情了。

袁斌真是郁闷,自己的脑袋怎么什么都不记呢?真是个榆木脑袋。

袁斌想着事情,却脚步跟着秦野猪行走,愣是没出错。

~~~~~~~

为了得到主公的奖赏,工匠们可是费尽了心思。

这次所来测试的收割工具一共有三种,特意留了几块晚熟的稻田进行测试。

已经收完稻谷的老百姓们纷纷出来围观看热闹。

工匠们已经准备就绪,三种收割工具,每一种都挺特殊的样子。

袁斌到来之时,众人纷纷让开路。

“王村长,叫几个经验丰富的老农,一起测试。”

袁斌想着这些工具用出来,做出来一定是要老百姓用的工具。

真正实用者是农民,那就不能让别人测试,让经验最丰富的老农测试。

第一个工具,加大加长版的镰刀。

这个工具一看就是在投机取巧,反正就看着那么像死神的镰刀。

袁斌看着大镰刀,

就不像好用的样子。

而且还要担心会不会伤到别人,

这就是在滥竽充数。

因为就连袁斌都能看出来大镰刀并不实用。

不说好用不好用了,光是用铁的造价就不是普通老百姓能够承担。

“第一种大镰刀不能用,你需要贴合实际,容易伤到人就不说了。你打造这一把大镰刀到底需要多长时间?普及整个县城需要多长时间?”

袁斌只是浅浅的问了几句话,就让这浑水摸鱼的工匠无地自容。

王村长和身后的几位老农都暗自点头,主公说的十分在理。

准备投机取巧的工匠被说的满脸通红。

巴管事瞪了他一眼,平时做事都投机取巧,真当主公啥都不懂呢。

因为第一个工具出师不利,第二个上场的老实巴交的中年工匠谭大明有一些不知所措了。

“俺…俺…做的,做的是钐镰。”

谭大明本身就紧张,而且他天生是个结巴。

手脚都不知道放到哪里,说不出来话,只能把他做出来的东西,让大家看一眼。

确实长得稀奇古怪,周围的人们都在好奇这个东西到底该怎么使用?

由竹编、钐刀、手把和绳索四部分构成。

钐镰的主体是一个由竹篾编成的半圆形大网眼竹筐,形状像簸箕,比簸箕稍大,长宽各三尺多。

在箕口处安装一个二尺多长、四指宽的钐刀。

钐刀很簿,很锋利。箕口两端,一端装木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