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蓝图(1 / 2)

韩书记在给市委汇报的时候也使用了春秋笔法,说苏县长操劳过度,积劳成疾,在工作岗位上突发脑於血,虽然经过及时抢救,但也未能痊愈,下半身瘫痪,失去了语言能力,不能再为党工作了。

市委的答复也很简单,让苏齐同志安心静养,会很快恢复的,还要派人来慰问,同时要求韩承基暂代县长,由常务副县长秦怀同志协助主持县政府全面工作。

最终秦怀成为了峡口县政府的实质掌控者。在秦怀、金淑萍、满青春、驻军政委苗新宇等常委的力保下,徐涛被行政记过一次,降职为副局长,行政级别降为副科级,好不容易爬上去,又出溜滑下去。这样的处罚可算是很轻了。

徐涛任民政局局长以来,并不是碌碌无为,也做过一些好事。为雷达团的军嫂解决了十几个工作岗位,所以常委之一的苗政委特意前来参加了常委会,为徐涛说好话,才免得徐局长被一撸到底。

市委办公厅秘书长周俊生得知此事后唏嘘不已,默默念叨着:“苏齐呀,我不该把你推上这个位置啊,是我害了你呀!”念叨完,该干嘛照干嘛去了。

时间可以消磨一切,人们对徐涛的口诛笔伐也淡淡的失去了热度,这个徐副局长又开始夹起尾巴做人,参加会议从不发言,待人和气,团结干部群众做得很到位。但他对秦县长的尊敬更胜往昔,时不时的就来汇报工作。

汇报工作在官场极为重要,这是靠拢组织的具体表现。不给领导汇报工作的干部很难有上升的机会。

一是没有觉悟,工作不积极,自以为是,不求上进的表现。

二是被领导嫌弃,是边缘化人物,或没有资格来汇报。

三是派系不同,不是一个阵营,来汇报工作就等于叛变,背弃旧主。

很多官员身上自带着烙印,是在被提拔过程中顺理成章的烙下的,很多人会有意无意的抹去或者淡化这种烙印,但在旁人眼中,此印记可能会伴随一生。

比如领导的秘书,新领导大多不会使用前任领导的秘书为自己服务,就因为有烙印的存在。

您是某领导提拔起来的,自然而然的就烙上了某领导的印记,也许您不自知,但在其他人看来您就是某领导一系的人,很莫名其妙。在政治体系中属于默认规则。

您可以脱离这一派系,也可抹去或淡化这种烙印,但其中有一定的风险,队站错了就等于前途堪忧,一步走错很可能悔恨终生。十分微妙。

秦副县长大展拳脚的时刻到了。在他的威逼利诱之下,峡口县政府的机关干部一改往日散漫的工作作风,一切向道泉镇看齐。

道泉镇是全县的标杆,是学习的榜样,从工作积极性、服务意识、服务态度、行政效率到工资待遇、升职机会,都向道泉镇看齐,全县干部面貌一新,一改往日的拖沓散漫,个个打起精神积极表现,不能升职也可以加薪嘛。

铁刷子的淫威可不敢轻视,恶犬之名在干部心中根深蒂固。虽然还不是县长,但其权威都赶上了县委书记!在常委会的话语权极重,没人敢忽视秦副县长的意见。

他很有分寸,党务工作从不插手,一心铺在政务上,时不时的去书记办公室汇报工作,给了韩承基足够的尊重,他拿捏准了这位书记的脾气爱好——好大喜功,贪便宜没够。

不管在任何场合,话不离党委的意见,处处以书记的指示为要务,其实都是他的意见他的指示。将全部功劳都栽在县委书记头上。表面功夫做得十足。

一时间,韩书记也是飘飘然,享受着周俊生当初的风采与荣光,对于秦怀老实本分的表现,他很满意,只要不趴在他头上耀武扬威就好,韩书记身上的霸气也逐渐培养了起来,时刻都要显示一把手的权威,他要向周俊生一样,在峡口县说一不二。

不过在常委会上秦怀可不惯着韩书记,稍有过分的要求或是瞎指挥,秦副县长就会让这位书记难堪。

在人事安排方面,秦怀是很克制的,毕竟人事权是县委书记的特权,他多半都会尊重书记的权威。

韩书记痛苦并快乐着,对这个副县长毫无办法。因为大部分常委都是秦怀的支持者。

市委夏书记是个英明的领导者,听取了周俊生的意见,没有给峡口县派一位县长来,也没有增设副县长,任由峡口县的干部自由发挥。

在秦怀的主持下,落后的小县城井然有序,发展势头迅猛,可以说是一天一个样。

旧城改造工作从南向北推进,一排排砖瓦房被推平,换之而来的是高楼大厦,商超写字楼,虽都是在建工程,但新时代的变革已稍见雏形。

他还是沿用了道泉镇的发展思路,大搞房地产,出让土地,要将峡口县打造成一个购物天堂,宜居城市。

流经县城的落花河是秦怀下手的第二个目标。借助道泉镇的旅游项目影响力,这条河也会成为一个水系旅游区。

建设目标是让落花河从城中穿过,拓宽、深挖、改变河道,将河道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