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上山玩,烤鱼(2 / 3)

连村里的孩子都要不如了,至少那些野菜,简单现在还没有完全掌握,可能跟村民们靠着这野菜救命不同,简单没有这个压力,也就没有村民上心。

比起那些没有什么滋味的野菜,她最喜欢的是那种小根蒜,和葱的口味差不多,刺激味蕾,洗干净蘸酱就能下饭。

哦,还有一种,在农村也是几乎能当主食的,那就是榆钱,掺上一点点玉米面,也不用多,只要能团成团不散就行,上锅蒸,蒸熟了就是香气扑鼻的榆钱窝头。

跟其他的野菜相比,这个是最节省粮食的,在榆钱下来那短短的时间里,村里能见到的榆树,外围能见到的榆树,几乎每天都能迎来不少人,尤其以孩子为主,还是不薅秃誓不罢休的那种。

其实榆钱还有其他的做法,比如榆钱炒鸡蛋,榆钱鸡蛋饼,但是不管哪一种,不是要鸡蛋,就是要面粉,这都是农家金贵的东西,最合适的,也只有省粮的榆钱窝头了。

有些宽裕的人家做这个时,心疼老人孩子的,可能还会掺里点面粉,或者捏上一把白糖,口感自然是会好上不少的。

但是对于绝大部分的穷人家来说,这青黄不接的时候,榆钱窝头能接上溜,那就是好事了,农村孩子也没有那么多说道,有吃的,不饿肚子,就开心。

这些知青,条件好的,其实也就林东方两口子,和凌卫东几个,其他人,虽然各有不同,有人手里捏着点家底,有人是牙缝里攒下来一点,有人是挣一分花一分,但是算起来,也都是赤贫阶级。

这会儿一说上山,自然是找工具,那上山也不能真的就去玩,看见野菜,柴禾啥的,那也是都不能放过。

不光是村民们断粮,知青们也差不多,就是再会算计,那也架不住东西少,能坚持到这时候,那都是不错的了,刘卫民想的最坏的情况,出了正月就得有知情断粮去找村里借粮,能坚持到现在,这已经是很不错了。

最近,经历了双重打击的知青们,也确实是沉淀了不少,就是最嘴碎的王红梅都安静了,每天老老实实的跟着上工,下工了就收拾菜园子,那劲头,让一起生活好几年的苏红她们,都以为她出了什么事。

这一个春天,简单都没怎么上山,这一放风,就有点失控了。

早上出门时天刚刚亮,等她反应过来时,从枝繁叶茂间透出来的阳光看,太阳都已经偏西了,看了看手表,下午两点了。

她自己都有些惊讶,

“这么快?”

今天她玩的是有些意犹未尽的,一路过来都是顺利的很,遇到的猎物不少,大的她收了点,小的野鸡野兔都放跑了不知道几窝了。

实在是空间里的存货还有不少,之前收的还没有机会吃的野鸡野兔,都已经占地为王,繁殖了不知道多少代了,就是那块头不小的野山羊,野牛,马鹿,狍子,都也有不少了,就是熊瞎子也都好几家子了。

就是村民们又惧又怕又惦记的庄稼霍霍能手野猪,那就更不用说了,早就在空间山上安家了,除了野鸡和野兔,是空间里最壮大的家族。

如果她喜欢吃野猪肉,这里面的不说够她吃一辈子,但是十几二十年是足够足够的,可惜她不喜欢吃,这才让它们能一直安稳的活着。

还有之前在西北那边买的耗牛,羔羊,奶羊,当时是为了吃喝方便,结果一直也没想起来,这玩意儿也找了片草地安营扎寨了。

现在她这里面真的是,说好听是全乎,没什么都有。

说句大白话,乱,太乱了。

那些动物还好,自觉的找了山上,这牛羊和都忘了啥时候弄进来的鸡鸭鹅什么的,赫然是已经把山脚下的哪片草地霸占了,也幸好它们没有乱跑的习惯,不然,依着简单的性子,怕是早早的就变成菜板上的肉了。

都进来了,绕了一圈,干脆的拿了一碗米线,直接解决了午餐。

该说不说,这里面的快餐好久不吃,还真的挺怀念的。

再次出来,已经是下午三点半了,虽然天越来越长,但离黑天也真没几个小时了。

她是没玩够,但是最近这卖菜的事还没整利索,还真说不准会不会有人去找她,会不会突然间要开会,她也不想这个时间节外生枝,还是别再刺激刘卫民了。

最近没怎么下雨,这林子里的路虽然没有特别干爽,但是也还好,对简单来说,鞋子少沾泥,脚步轻快,速度也不慢。

出了深山,速度才慢下来,看着天色还早,干脆脚步一转,奔着之前的小溪而去,来了一天,也不差这一会儿了,都走到这里,这儿的烤鱼她这个春天都在惦记着,可不能白来一趟。

背篓是她出门的标配,今天的收获都在基地空间里,这会儿背篓里也只有一把铲子和一个水壶,她干脆的倒出来,熟门熟路的把背篓里放上鱼食,送进水里又在岸边压好,这才起身去一边找柴禾,搭灶台。

林东方几个今天的目的除了捡柴,也是想来这边碰碰运气,看能不能抓到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