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大侄女(1 / 3)

“书记,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咱们老农民,也不指着非得进城,但是你说得对,这多看看,总比啥也不懂的强,以后不管是干啥,总不至于让人卖了还帮着人家数钱。”

这是聪明的,林书记点头表示欣慰,

“那你们说,咱们辛苦一辈子,为了啥?还不是为了爹娘媳妇孩子?

你们啊,我跟你们说的话,你们就不往心里去。

我就跟你们说实话吧,人家老刘那门路,就是人家一个知青帮忙的。

你们啊,现在说这个也没用了。

不过老刘跟你们可真是不一样,你们在这说三道四的,人家还惦记着你们呢,”

“是吗?书记,他是不是惦记着要当面气气我们啊?”

林书记拿手使劲的点着他们几个人,才说到正题上,

“看看你们,小人之心了吧?

被你们明里暗里挤兑这么多年,人家说啥了?

知道你们也是为了乡亲们,所以,他特意求了人家,求人家多收一些,磨着人家,硬是把这个数量给加上去了,你们说,因为啥?”

“因为,啥?”

“还不是你们,他想跟你们说,人家那边今年本来也不想收多少农村的,所以你们要是也想单独弄个合作社的话,就不合适了。

要是你们放心,就把那吃不了的菜啊,收拾好了,都送到他那儿去,都走他们村的名义。

这样的话,不算违背和对方的合同约定,也能帮你们,帮乡亲们缓解一下困境。

这样,乡亲们也能多点收入不是?

咱就不多说,一夏天的菜,咋也比那一夏天的鸡蛋能多换两个吧?”

都不是笨人,好几十岁了,这么多年都是连个鸡蛋都舍不得吃的那种,这个还是能算明白的,自然也都清楚村子里多少人就为了节省那几个鸡蛋,那是咬紧牙关,勒紧裤腰带,像他们自家的老娘,恨不得连大孙子都舍不得给吃一个呢。

要是知道自家园子那不值钱的菜也能换钱,估计要乐坏了。

“书记,那个,老刘真是这么说的么?”

其他人也都抬头竖起耳朵,可不是他们把刘卫民想的太坏,实在是这种时候,填饱肚子是第一重要的事,刘卫民那边也是一样,可千万不要这会让答应了,到时候再做不到,他们回去让乡亲们空欢喜一场。

那就不好了。

林书记白了他一眼,心里也明白他们的没底,毕竟是穷怕了,也经不起大惊大喜的,万一真的有了什么岔子,那对老百姓来说,不亚于又一次打击。

都是穷苦出身,林书记对这些也是很清楚,也很理解的,

“老刘是那样的人吗?

知道你们担心啥,人家老刘合同都签了,我一个字一个字看的,确实没有问题。

现在地里的苗也刚出吧?

现在跟你们说,也就是让你们心里有个数,这一时半会的,菜也下不来,你们啊,也有个缓冲,自己想个章程。

你们总不能让老刘去你们村里自己去挨家收吧?

是不是?

行了,地里都忙,你们回去自己商量去,要不去找刘卫民好好问问也行,也省的不放心。”

一群村长,被林书记赶出来半天,还沉浸在林书记的大饼里没出来,一人被塞了几个知青都默默的接受了。

简单是不想掺和村里的事,但是其他知青不这么想。

刘卫民回来后虽然没有大肆宣扬,但是这村里也没有什么秘密,当然也有好多人就以为是那个大棚蔬菜的活,也到处打听是不是要招人。

在知青们看来,就算是这大棚里种菜,也要比下地好,尤其是这苞米苗子长起来了,他们都可以预料到过两个月苞米地里锄草的滋味,仿佛又想起了秋收时的酸爽,有这种能轻快的机会,他们都不想放过。

所以这些天刘卫民就很忙,经常会和某些知青偶遇不说,家里也经常来人。

简单把这事给刘卫民牵线之后几乎将就没再管过,不过过些天有事去县城时,还是拿着东西去煤矿看了老郑,不管是为了刘家屯这点事,还是因为程进,这关系不能就这么白用,没的让人觉得程进的侄女是个不通世故的。

老郑还是有点意外的,

“大侄女,你这是?”

简单也不是那心思巧妙的,嘿嘿一笑,

“叔,之前忙着回去,村长也激动的要回去给乡亲们报喜,也没顾得上回来感谢您,想起来就一阵的后悔,他又忙着抽不出身来,知道我要来县城,就一直叮嘱我,一定要过来对您表示感谢,您这可是给了我们这么多村民一条活路。”

“嗨!”

老郑摆手,

“大侄女,你说这个不就见外了吗?

叔跟你说,这也就算是,各取所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