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大棒骨萝卜汤(1 / 2)

“我安排的是四叔,四叔话多还爱笑,跟谁都聊得来。”

“这不,你瞧四叔带人来了。”

孙四羊个勾搭着几个大汉走在前头,后面还跟着一群大汉,个个都是身强体壮的那种。

“我跟你们说,我家大嫂煮东西可好吃了。”

“等会你们都尝尝。”

“哼,孙四羊,你这个小子不地道,我就说你今天怎么不啃饼子了,原来有那么好的地方你不告诉我们。”

“不敢啃了呀,你们知道我三哥的,干饼子就凉水吃多了,现在动不动老喊胃疼。”

孙三羊喊胃疼后,奶奶刘氏就不许他再来码头上给人扛大包。

本来也不让孙四羊来的,但看着孙四羊没事可干,才同意孙四羊干几天歇几天。

开码头扛大包的工人,家中都有老小,是家里的顶梁柱,一听孙四羊说啃干饼子还会啃坏身子的,吓得把刚拿出来的饼子又塞了回去。

“四羊,这汤汤水水的东西卖得都贵,平常一碗素面要三文钱呢,你大哥这个萝卜汤?”

“哎呀,大哥,你们就放心。”

一群人乌泱泱过来,孙四羊互相介绍后,笑道:“大哥,我带朋友来喝汤,汤不够喝能续吗?”

“能,保准能让你们喝个够。”

一文钱一份,大家都能接受,熬得软烂还吸满汤汁的萝卜入口即化,要比醋腌的萝卜好吃不少,加上汤和萝卜都是热的,一竹筒的汤喝下来,大汉们觉得浑身舒坦。

“一文钱,不贵,还好吃,就这自己带的饼子能吃饱。”

“还不用怕凉水喝多了胃疼呢。”

“一文钱这么多萝卜呀,带回家都够媳妇和孩子吃一顿的。”

一语惊醒梦中人,马上有人拿出自己随身带的竹筒把里头的凉水倒出来,跟着来打萝卜汤。

工人们用来带水的竹筒要比孙家宝给他们喝萝卜汤的竹筒要长一点,但孙孙大地都把竹筒打得满满的,这一举动让码头上的工人更是满意了,连连说明天还还吃。

还强调一定要那个辣酱,实在是太好吃了。

一大锅白萝卜汤,终于卖了个清光。

回去的路上,经过集市买了大棒骨,再买点调料后,三人回家。

“家宝,一大锅汤才用二十多根萝卜,我们还有两亩地呢?”

“爹,你放心,山人自有妙计。”

走街串巷,出了城门。

推着板车走在大道上,上面写着萝卜汤的牌子随着板车一抖一抖的。

“妹妹,那个板子是不是该拿不下?”

孙家栋担心那些人瞧见把自己的生意学了去,到时候自家就赚不了钱了。

“算了,哥哥,现在懒得停下来,等回家再拿吧。”

孙家栋随即看向四周,但凡有牛车路过,他都想扔块布上去把牌子给遮住。

翌日。

还是清早。

清早的街道特别热闹,两旁的店铺开门招揽客人,各种香味缠绕着每一个过路的行人。

孙家宝家的板车慢悠悠地穿梭在行人中。

“家宝,哥哥知道有条安静的路可以直接去码头边上的,我们明儿走那条路吧?”

孙家宝笑笑,应道:“哥哥,走街道好,街道还能卖上一点萝卜汤。”

从大街道穿过去,前面是店铺,后面是专门摆摊子的地方,孙家栋是怕那些小摊子偷炒他家的萝卜汤,因此总想说服孙家宝换一条路。

走到小摊林立的地方,孙大地说累了,要休息一下,便把板车停在边上。

孙家栋急了,道;“爹,我们就不能去码头再停吗?”

“家栋,爹真累了,得歇歇。”

孙家栋才十岁,他没有力气推起这么一辆又大又重的板车,只好在一旁干着急。

这时,有行人上来询问。

孙家宝和孙大地直接卖起萝卜汤来。

孙家栋心里重重叹下一口气,没办法了,能卖就卖吧。

冬日的早上。

热腾腾的萝卜汤生意非常好。

为了方便行人打包,孙家宝家做的竹筒是带着盖子的。

一个长竹筒套上一个短竹筒,就可以做好密封,方便携带。

就在街道上,萝卜汤已经卖掉一大半,孙家宝高兴,冲着孙大地大声道:“爹,你瞧我们的萝卜汤卖得多快呀,一下子就卖掉大半锅呢。”

孙家栋一听,真想冲上去捂住孙家宝的嘴巴,但是晚了,附近不少摊主都朝着孙家宝这边看来。

孙大地回应:“嗯,暖暖的,谁都爱吃嘛,不是有句老话这么说的,冬吃萝卜,夏吃姜,这冬日的萝卜养身体的呢。”

孙家栋:没了,没了,原来爹和妹妹都是大嘴巴子。

早市散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