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新项目(1 / 2)

不过在解散之前,工作小组又花了几天的时间,给村子找好了指定的渠道和供应商,比如饲料供应商,猪苗供应商,猪肉销售渠道等等。

忙完这些的时候,正好到了3月底。

小组解散时,组长(市农业局副书记)握着李江河的手,郑重的叮嘱道:

“李江河同志,接下来这项艰巨的任务就交给你了,小组决定留几名同志下来协助你的,到时候,希望你能给大家一个惊喜!”

“放心吧领导,我一定会完成任务,绝对不辜负人民和领导们的期望!”李江河郑重的回答道。

“好样的,年轻人就是有干劲儿!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可以找县委或者市委,大家都将力所能及的帮助你落实这个计划!”

“谢谢领导,谢谢市委和县委!”

聊了几句后,农业局副书记当众宣布工作小组解散,然后带着一众专家和领导们回市里去了。

留下来的,是两位年轻的技术员,他们只接受李江河一人的领导调度,属于专职人员。

一个负责管理和监督猪的生长状况,比如记录猪的生长周期,健康问题等等之类的做汇总。

另一个则是作为李江河的专职助理,负责跟村民们对接,传达李江河的工作指示。

毕竟村子好几百户人家,李江河一个人可忙不过来,自然得安排一个专职助理。

这可把王保国等人,给羡慕的不要不要的。

好家伙,一个小小的驻村书记,竟然还有专职助理,这可是正处级干部才能享受的待遇!

由此可见,市委有多么看好李江河。

全村养猪项目顺利的开展之后,李江河变得比以前更忙碌了,村干部们也是如此。

他们一边要忙着给村民解决各种问题,一边还得落实好,上级部门传下来的工作指示。

4月2号的这天,马铁军养的二十几头猪,也顺利的出栏了,每头猪的体重都有200多斤。

进度上,和李江河做实验是一模一样的!

村委会帮他联系好了渠道商,有专人开着车,来到村子里收他的猪,每头猪的净利润有300多块钱!

二十几头猪除去所有的成本,净利润有7000多!

2006年,华夏工薪阶层的平均月工资,普遍不超过1000块钱,7000块钱相当于普通人大半年的工资了,这收入已经很不错了!

毕竟,他只养了二十几头猪而已,加上当时村子还没有搞规模养殖,所以成本方面要大得多。

现在村子实施大规模养猪,有完整的供应链,成本方面能降低很多,利润就更加的可观了!

作为先吃螃蟹的那个人,尝到了甜头的马铁军,第1批猪出栏后,他又迫不及待地找到村委,申请更大的场地,准备扩大养殖规模。

这次负责审核的人是,村支书王保国。

“铁军啊,工作组可是有规定的,每家每户的场地,不得超过一亩地,你小子胃口挺大的呀,一口气要两亩地?这不符合规定,不行!”

王保国摇了摇头。

“每家每户最大的限度是多少?王书记,您直接给我照最大的额度审批吧!”马铁军道。

然后他不动声色的,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个红包,塞进了王保国的手中。

王保国接过红包捏了两下,感觉厚度还行,便乐呵呵的塞进了口袋里:

“你小子,这几十头猪让你挣的不少呀,那行吧,我就按最大的额度批给你!”

…………

十几分钟后,马铁军乐呵呵的从村委会走了出来,正巧遇到了外出办事回来的李江河。

“咦,李书记,您刚才去哪了?我还准备找你的呢。”马铁军笑意盈盈的上前说道。

只见李江河的手里提着一只笼子,笼子里面装着几十只芦花鸡的幼苗,叽叽喳喳的叫个不停。

这些幼苗,是李江河特意跑到县城里买来的,因为他准备开始做芦花鸡的养殖实验了!

毕竟现在养猪的项目,已经落实了下去,接下来,等着猪顺利的出栏就行了。

正好趁着这段时间,实践一下芦花鸡的项目。

芦花鸡的养殖周期,远没有猪那么长,到时候,就可以两个项目一起推进和落实。

一切都在李江河的掌控之中。

“怎么了?你找我有什么事?”李江河问道。

“也没啥事,就是我准备扩大养殖规模,向村委会申请一块养猪的场地,王书记已经给我批了。”马铁军解释道。

“扩大规模可以,但是不能超过规定的额度!”李江河严肃到。

“放心吧,李书记,规矩咱都懂,王书记也是按规章办事,并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马铁军笑着说道。

“那就好!”李江河正准备往回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