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东防西战(1 / 2)

庶民江山 易白 1223 字 5个月前

可惜刚刚张邵才代表都督府作出了承诺,钱粮供应不及时,便可自筹钱粮,此时再想反悔也晚了。

一众文官脑筋急转,林大声忽道:“郡王,从西边打,粮草运输不便,就不能把荆南府的兵调来鄂州,沿岳州打过去吗?”

“是啊,何必舍近求远。”何亮附和。

张俊本不想回答,见张邵也朝自己看过来,他的面子不能不给,因为他深得赵构宠信,连宫娥都能赏赐。

于是回道:“去年鄂州大军在蒲圻两次大败,损兵折将四五万人,可见蒲圻方向的叛贼不好对付,即便把荆南府兵力调过来,也不能保证可以突破叛贼在蒲圻的防线。”

“而一旦把荆南府的兵调走,叛贼从西边渡江北上,袭扰江汉平原,而我们又在蒲圻方向打不开局面,拖上几个月,鄂州城就会断了粮草,到时候我们只能退往江北,再想渡江平定叛贼,就不知要到何年何月了。”

鄂州大军到底是怎么兵败蒲圻的,在座的众多官员自然知道些内幕,但也仅限知道一些而已,还不能公然拿到台面上来议论。

可即便如此,叛贼想要取得那两次胜利,没一定的实力,也是万万办不到的。

如果从蒲圻方向真的拿不下叛贼,反倒让叛贼渡江袭扰江北,鄂州城便守不住。

更关键的是,现在是张俊统兵,真要强行干预,强迫他全力攻打蒲圻,他一定能合情合理的吃个败仗,顺便丢掉鄂州城。

说到底,还是他们文官不会统兵打仗,指挥不了各地调来的大军,若是他们自己会打仗、能统兵,又何须让罢了兵权、赋闲在家的张俊赶来鄂州城。

林大声、丁志达等人无法反驳,眼下形势如此,若不同意张俊的平叛主张,三个月内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平定叛贼!

三个月,既是圣上给的期限,也是相爷给的期限。

宋金议和两年了,如果湖南、湖北、京西、川蜀各路财赋还不能送往临安,上缴国库,全都在地方消耗掉,圣上恐怕不会再忍,若发雷霆之怒,即便有相爷罩着,怕也没有好果子吃。

叛贼要平,可也不能让张俊独得澧州、鼎洲、潭州,既然不能插手军事,只能想想其他办法了。

林大声等人暂且妥协,没再纠缠,看起来就像他们认可了张俊的解释。

张邵见他们不说话了,便也不想再多过问,他现在只想一件事,赶紧平叛,赶紧办完差,早些回到临安去。

于是就说:“郡王,若主攻西边,荆南府、澧州、鼎洲粮草储备不足,就只能辛苦你自己想法办法筹集粮草了。”

见他们妥协,张俊道:“为圣上、为朝廷分忧,哪里敢说辛苦,竭尽全力而已。”

张俊得偿所愿,林大声等人心中自然不高兴,对他们来说不得利便是损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又岂能甘心。

都督府议事结束,众人又聚到一起,商讨如何从澧州、鼎洲、潭州抢夺利益。

兵锋所到之处,摧枯拉朽,一切都会在刀枪下重塑,文官一般是在州县城池安定之后才会入城到任,短则三五个月,长则一年半载,有这时间,全州全县利益早被占领城池的武官瓜分干净。

这是信奉“以文驭武”的文官们不能接受的,必须想办法阻止。

林大声、丁志达、赵通等人汇聚一堂,能想到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招安。

只要将叛贼变成自己人,便能阻止张俊进攻,如此一来,分配利益的时间便会滞后,他们也就有了参与的机会。

商议过后,他们当即写信急递临安,请朝廷同意招安荆湖叛贼!

都督府会议几天后,正月二十一日,驻守武昌的八千兵将,奉命调回鄂州城。

正月二十五,以鄂州都统制田师中为主将,统率鄂州城三万兵马,携带一个月粮草前往咸宁城。

与此同时,张俊带着除张浦外的数名枢密院属官离开鄂州城,北渡长江,一路向西,赶往荆南府。

驻守咸宁城的天道军,时刻关注鄂州城驻军动向,得知武昌守军返回鄂州城,便知他们将有大动作。

咸宁城无险可守,城池也不大,粮草还要从蒲圻补给,就在余德等人考虑要不要再次撤退时,他们收到了刘安从蒲圻传来的命令:放弃咸宁城,速回蒲圻!

去年随军而来佯攻鄂州城的一万多丁壮早已分散撤回蒲圻,加上期间悄悄撤退的兵力,如今守在咸宁城的只有第六军、第七军和余德部,共计一万余人。

各军得令,迅速撤出咸宁城,渡过金水河,顺便将之前铺好的数十道便桥拆走。

回到蒲圻城,各军尚未来得及休整,便重新在陆水东岸十五道积水的深沟前布置防线。

刘安当天在河西大营聚将,分析眼前局势,明确告诉他们,张俊到达鄂州城之后的作战部署及战略意图。

“张俊预设的主战场虽然不在蒲圻方向,但田师中率三万大军出鄂州城,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