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我儿有成相之姿?(2 / 3)

这番心智,丝毫不像一位七岁的孩童,更像是一位而立少年。

宋景天经过这么一搞,确立了在同龄人之中小孩哥的威严形象,没人不敢听他的。

只要他坐在旁边,在他眼皮底下玩耍的孩童都觉得亚历山大。

将一儿一女安抚睡着之后,宋真和崔梦竹怀里一人抱着一个,将他们放在床上。

“老公,咱们孩子,会不会太成熟了?”她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成熟吗?”就连宋真都开始怀疑,自己的儿子里面是不是住着一个没有洗干净前世记忆的大佬。

实在是太奇怪了,从小到大,宋景天都表现得与同龄人截然不同。

他不喜欢玩耍,一天到晚都把自己关在家里,整天看书,就连吃饭的时候,都要拿着一本书。

他看书甚至达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无论走到哪里,都背着书包,仿佛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

三岁背下《诗经》和《三礼》,四岁背下《三传》,五岁背下《周易》《尚书》......

如今宋景天已经不能满足于读书了,而是自己开始写书。

要不是少年科举限制年龄十岁以上,宋真都怀疑,自己儿子现在去参加能随便拿个状元。

《重生之吾父是唐朝宰相》???

相比妹妹的天真爱玩,宋景天真的不像是一个正常的孩子。

六岁进入国子监,仅一年时间,就完美毕业,把国子司业曾伟宸惊得一愣一愣的。

七岁了,不知道他脑海中装了多少书籍,如今他开始跟阿娘学习画画,进步神速。

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可以灵活运用中式和西洋画风绘作。

至于书法,宋真从蒲州找到了薛稷,请这位26岁的少年过来教学,学费就是安排入国子监担任学士。

可以说,两夫妻给儿子提供的都是最顶尖的资源。

当然,宋景天也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

宋真摸了摸下巴,沉吟道:“难道,我儿有丞相之姿?”

......

抵达安东都护府的时间,比想象中要久一些,大概是因为一路上忙着欣赏风景吧?

安东都护府在大唐的辽东郡,辖境大致相当于今辽宁省。

在高句丽尚未被灭国的时候,他们也自称是辽东人。在灭国后,全部高句丽人被遣返中原,与汉民族通婚融合。

大唐是个开放且包容的朝代,不像某些朝代,非要分个三六九等,把汉人当牛马。

宋真在与李治讨论《帝国的黎明》计划书的时候,提出加强周边国家原住人员迁移的举措。

而对于北边的铁勒和渤海国,由于人口迁移花费的人力、物力、时间过大,所以暂且先交换十分之一的百姓。

而且,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中原百姓过去北边,到底能不能适应生活?

古代的防寒条件没有现代优越,从地理角度看,中原一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渤海国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铁勒则是跨北寒带、亚寒带、北温带、亚热带四种气候。

尽管唐朝时期的平均气温比现代要高上5度,但是你让一个常年生活在南方的人,强制调离去北方,多少有点不仁德了。

因此,李治同意了宋真建议在这两处区域多造学堂,教育当地百姓汉文化。

从文化上进行民族融合,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太原王氏成立的教育集团一马当先,花费巨资在渤海国建立了数百所学堂,紧接着其他士族也跟了过去。

对于他们来说,在这些地方建学校,并不会影响自己的利益,因为当地人没有列入科举选拔范围。

不仅可以提高家族声誉,说不定还能载入当地地方史,何乐而不为呢?

建学校也是一门生意啊,而且是光明正大的生意,有朝廷财政补贴。

有家族抱着在当地建立势力的想法,蜂拥而入。

只是地方就那么大,朝廷规定的学堂数量有限,迟到的人吃不上热豆腐,他们急死了。

这就造成一个奇怪的现象,不仅武将想打仗,就连那群文臣也天天嚷着对外扩充疆域,比武将还催得紧。

整个朝堂,每个人都是好战分子,真是一件奇葩事情。

不止是建学校的利益,如今唐军征战八方,需要的士兵越来越多,都快不够用了。

从以前的六十万编制,短短五年,扩军到两百万。

一大堆士族子弟踊跃报名参军,一是福利好可以避税,二是打仗没有生命危险。

现在的唐军开打前,不跟你废话,先放一百轮炮,这个时代的国家谁特么顶得住啊?

神武卫轰完之后,然后将军下令,一群士族子弟怒吼着“冲啊!”,而不是“杀啊!”,谁跑在末尾,可是让家族蒙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