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辽东美食(1 / 2)

王勃从小便习练君子六艺,骑术对于他而言,不算难事。

他伸出手,将宋若水拉起来,牢牢地抱在怀里。

她脸色稍微一红,毕竟在人前从未如此亲密过,尽管二人已结为夫妇。

至于王沐之等人,他们则是坐在马车里跟在后面。

高侃将他们带到一间酒楼之中,特意包了全场,酒楼掌柜很给面子。

“诸位,请!”

看得出来,他在安东都护府就职已有五年之久,当地还是很有威望的。

“茶博士,将你们这的好酒好菜全上!”

宋真主动为高侃倒酒,惊得对方急忙摆手。

“你如今可是一朝左相,怎可我为倒酒呢?”

“无妨,高兄莫要在意这些繁文缛节。”

男人坐一桌,女人坐一桌,小孩坐一桌,侍卫坐五桌。

在宋真这一桌上,不仅有他和高侃,还有王勃与安东都护府的诸位将领。

“诸位,这位可是当朝东台左相,来我们辽东巡查,今日让咱好好招待且。”

【且:东北方言客人的意思,最早可追溯到《明史》:“北人讀客為楷,茄又轉音。”但不确定唐朝是否也有这种说法,此处不作讨论。】

众将领纷纷站起身来,恭敬的对宋真行大礼。

“宋左相好。”

“宋左相安康。”

“宋左相远道而来,未曾礼遇,实为臣之不敬也。”

宋真同样客套的一一回礼,这番动作,让不少人对他心生好感,看来不是那种眼高于顶的大官。

满上酒之后,王勃十分有眼力,他赶紧接过宋真手中的酒壶,一一为其他人倒酒,因为在这桌上,他的官职最低。

能被称之为将军的,最低得是五品官衔,而他只有七品。

很快,茶博士端上菜,是用瓷碗装的。

“宋左相,此乃本地硬菜,我们这唤作小鸡炖蘑菇。”高侃笑着介绍道,“用辽东鸡和当地野生山蘑菇制作而成,可都是十足的野味啊。”

高侃在旁人面前,不会唤宋真作小宋,得称官名。只有在私底下,才会叫得亲密一些。

“???”小鸡炖蘑菇,怎么听起来有点耳熟?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已经对前世的遭遇记不太清了,不仅包括发生过的事情,也有音乐/戏曲等记忆。

他为了留住这些珍贵记忆,只能记录在本子上,时常拿出来翻阅。

宋真夹起一块鸡肉品尝,他点点头,确实味道很好,不仅鸡肉肉质紧实,蘑菇的鲜味已经深深地融入肉中。

虽然只是一道普通的家常菜,但是与皇宫的御宴相比,味道丝毫不差啊。

高侃亲自为他舀了一勺汤:“宋左相,吃这道菜之前,可要先尝一口汤汁啊。”

汤汁鲜美,入口清新,回味微甜。

第二道菜,便是“辽东菹骨汤”(菹:酸菜),配上羊骨一起炖。

白菜是华夏大地原产蔬菜,诗经·谷风》中有“采葑采菲,无以下体”的记载,“葑”就是指白菜一类。

而酸菜,在《诗经》中也有记载:“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

说明在很早之前,古人便有用白菜腌制酸菜的习惯。

在唐朝,安东都护府管辖辽东区域以及旁边的半岛,这片大地上人们的生活习惯相似。

在真实历史上,高句丽灭国后进行人口迁移。

也就是说,棒子的泡菜,压根不是他们原创的,而是自古以来传承下来的技艺。

并有很大可能,腌制泡菜的技艺就是在唐朝时期传过去的。

由于唐朝并未传入辣椒,所以这个时代腌制的,大多数是酸白菜。

为什么会用羊骨炖,而不是猪骨炖呢?主要是因为那时候的猪味道真不好吃。

就连东北风靡的血肠,这个时代也大都是用的羊血制作。

锅,已经被宋真弄出来了,但是因为矿产资源缺失,价格昂贵,很难推广,所以辽东地区的菜肴,大都是用瓦罐炖煮的方式。

每桌一共上了十三道菜,必不可少的就是饺子了。

不过,在唐朝并不是唤作饺子,而是“牢丸”或“馄饨”。

《酉阳杂俎》记载:“笼上牢丸,汤中牢丸。”

牢,并不是什么不好的名字,是是彰示三牲之礼最高级别的特指。

饺子在不同时代,还有很多称呼,例如“饵”、“饺饵”、“角子”等。

虽然称呼不一样,但是制作手法还是类似的,用面皮包裹着馅料,或蒸、或煮、或炖。

这次的饺子,用的是韭菜羊肉馅料。

......

吃饱喝足之后,高侃特意邀请宋真一行人,到他府上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