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新年新气象(1 / 1)

(本故事纯属虚构)

大周隆庆十一年了。

这是张涛来到这个时代八年了。

真快。

不过新年的第一天。

大彪他们过来拜年了。

“三五,你过年前忙什么呢,也不说聚聚。”

大彪嗓门还是够亮,还紧接着要拜年。

“行了,别喊了,赶紧坐,一会儿喝点。”

张涛制住了大彪的拜年,看着大彪身后的几人也要拜年,也同样制止了。

安排大家入座后。

端起了酒杯。

“咱们新年新气象,就不来虚的,开喝。”

大彪最先响应。

众人也都跟随。

场面起来了。

张涛又说起了别的。

“过年前我一直在想咱们以后的路怎么走。”

停了一下后,接着说:

“原来在江淮的时候,只是说了一个暂时的目标,就是人口。”

喝了一口酒。

“咱们幽州这也要把这个重视起来,人口才是咱们的根基。”

张涛又想起了什么,问了张正。

“张正,今年农场怎么样,你给的报告我还没看呢。”

“回将军,农场一切挺好,今年丰收,种了一百多万亩。

每亩2石粮食左右。

刨去给农场留的,咱们现在有一百多万石粮食。

够再收拢20万的灾民。”

张正明白了张涛要说什么,也不啰嗦了。

“好,那你今年的目标,就是如此了,管理方面有问题吗?”

“这个倒是没有,咱们基本上是军管,目前还是可以的,就是长久的话,就有些不好了。”

张涛明白了张正的意思,军管的话,对民生发展就不太好,像跟监狱住着一样,

虽然那些也都大多数是俘虏,但是从系统屏幕上看,红点很少,甚至出现了绿点,当然了大多数还是白点。

不过,现在还是照旧,先就这样运行一段时间。

想明白后。

对着张正说:

“嗯,我知道了,这样,现在还是一切照旧,先过个一两年再说。

你也多培养一些人,到时候我们可以做到军队快速的交接。”

“是,将军。”

张涛没说怎么培养,张正也没问,就按照正常的来就行。

现在蓟门可不像当初那样一穷二白得了。

还是不缺识字的人的。

“三五,那蓟门还招人吗?

现在我看蓟门人挺多的。”

大彪也知道人口的事,不过这次回来,发现蓟门人口明显多了,城又大了。

“看情况吧。”

张涛也觉得蓟门人有些多了。

不过还是得问下:

“现在蓟门多少人?”

虽说能从系统屏幕上看一个大概的人数,但是蓟门码头的原因,流动人口还是不少的,这些都不能算在里面的。

张正想了一下回道:

“将军,现在蓟门已经快30万人了。”

张涛听了一愣,原先从系统屏幕上看的时候,显示30万人,自己还以为是把流动人口都算了,那么现在是。

得问。

“这是登记在册的吗?

怎么会这么多?”

“是登记在册的,要是算上流动人口的话,还得加上十万。

至于多的原因,那些士兵把家属都迁了过来,没有成家的也都成了家,就这些加起来就20多万,剩下的都是一些商队的人,都在这安家了。

现在商队得规模,十万人是有的。”

张涛懵了,十万人,商队。

“怎么会,卢升说说。”

“回将军,确实有十万人了,这其中好多都是工厂的人,就是咱们办的那些厂子,另外咱们的护路兵,也不少,最近招的海兵也不少。”

卢升大概说了一下。

“哦,那就明白了,人员安置,都在哪,我看蓟门也不像有30万的。”

“回将军,其它三个村子,现在都成镇了,而是是大镇,两个军人用,一个是工厂什么的。

军人用就是士兵还有家眷,工厂的话就是…”

没等张正说完。

卢升接话了。

“工厂就是咱们那些厂子的人住,还有工作,当然了,好多士兵的家属也做工,不过一般都是就近,这个村子只是一个总加工的。”

“行吧,蓟门就这样了。”

张涛大概明白了,蓟门是不需要再加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