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逃港潮!(1 / 3)

在这之前,林秀芝没有和国内的员工相处过,感觉他们的效率肯定很慢。

经过这些天的相处,她发现唐芸的个人能力很强,那些加入杨氏集团驻京办事处的兼职职员,能力也真的不差。

有些时候,林秀芝还发现自己比不上唐芸她们。

唐芸现在似乎已经很适应驻京办事处副主任的职务,对于杨先生提的佣金,似乎不是很感兴趣。

两千元的佣金确实不少了。

不过,唐芸想要的并不是这些。

。。。

1978年10月14日。

杨铭来到燕京的

当晚,杨铭看到沈先生过来的时候,就知道要单独去见老先生。

最近这段时间,杨铭每晚都会去和老先生见面。

俩人见面多,也就更加熟悉了。

对于杨先生的见解,老先生也更加佩服。

离老先生访问东洋的时间,还有几天。

老先生知道,这次杨先生

杨铭坐着轮椅进去。

很明显,杨铭来之前,老先生还是抽烟。

杨铭来之后,老先生提前把香烟摁灭,还打开了窗口,让外面的冷风把那些香烟味道全部都吹走。

“老先生。”

“杨先生。”

俩人相互打招呼。

杨铭坐下来的时候,沈先生出去关上门。

“杨先生,我听说你的杨氏集团驻京办事处买了许多燕京的房子。”

燕京那些土著私底下买卖房子,并不是现在开始。

一直都有。

特别是去年的时候,就开始出现。

这种事,老先生不会干涉,也不想让其他人干涉。

他们要卖,杨先生要买,只要价钱合适,交易公平公道是很正常的。

最热老先生震惊的是。

其他海外华人富商代表到燕京,最多也就是呆一天,就急匆匆离开燕京,仿佛不尽快走,不能安全离开燕京一样。

杨先生这个人?

先是去国家历史博物馆参观,把人家外宾服务部那些字画都买了下来。

据说还给国家历史博物馆捐了一大笔钱。

又是和荣宝斋做交易。

杨先生了上百万rmb,将近五百万港币,买了荣宝斋几千件的收藏品,包括字画等收藏品。

五百万港币?

在老先生看来,这绝对是一大笔钱外汇了。

也就是说,荣宝斋为国家创造一笔外汇。

国家只有拿到更多外汇,才可以购买到更多国外的技术和其他产品。

对于这些,老先生也是非常赞同的。

老先生也觉得奇怪,像那些现代画家的字画,许多艺术家还是活着的,杨先生居然也不惜价钱,全部都买了下来,让这些现代画家和他们的家人日子都开始好过了。

甚至,他们还可以源源不断继续创作。

这些,老先生都看不懂,他觉得杨先生是资本家,又不是他想象中那种资本家。

在他看来,像李加城,包裕刚这些都是资本家。

他们和杨先生一样吗?

当然不一样。

“老先生,是买了不少房子,他们要卖掉,我也就买下来。在买卖之前,我已经让工作人员调查清楚,如果房子有问题,我们是不会买的,也不想造成后续的一系列问题。”

像有些是因为赌博输了卖掉的。

有的是家里唯一一套房产,也想偷偷地卖掉。

还有,他们家人根本不同意的。

等等。

像这些,杨铭并不想要。

老先生点点头,他觉得杨先生在这方面做得特别好。

怪不得杨先生能够在香江那么成功,必定是有他的原因。

接下来。

俩人开始聊正事。

“杨先生,你老家在哪的?”老先生问道。

杨铭来之前,他就考虑过了。

果然,老先生还是提起他老家。

历史上,香江那些华资代表,老先生都建议他们回老家看看,这样才会触发他们改变老家,甚至改变一个国家的动力和念头。

胡应相等人就是回到粤省,甚至老家,看到老家的贫穷,触发到他们内心的情感和对于家乡的热爱。

直接拿钱来进行投资。

特别像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

修桥,修高速公路,修发电站。

这些都是需要很多钱。

现在国家根本没有那么多钱投在这方面,那么只有依靠这些香江回来的华资。

老先生和杨铭熟悉后,也想多了解杨先生的老家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