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人找上门!(1 / 2)

杨铭从老先生办公的地方出来。

时间已经深夜。

外面的寒风吹得呼呼响。

燕京越来越冷了!

快要下雪了。

沈先生亲自送杨铭回到四合院。

杨铭从车上下来,阿珠,鐘楚虹,关家慧,林秀芝等人都在。

“少爷,明天回香江了?”阿珠问道。

“还要等几天。”

杨铭没有那么快休息,站在窗口看着外。

此时,老先生也是。

对于杨先生提出那几个建议,他都同意了。

不过,还是要叫来其他人一起商量。

。。。

杨铭刚刚醒来。

看时间是上午的七点多。

时间还早。

杨铭起来洗漱,穿好冬装,看到唐芸和周恺萱过来了。

杨铭先吃早餐。

今天没有什么事,杨铭也就不出去了。

现在他只要等老先生的回复就行。

当天下午。

杨铭正在房间里面。

阿珠在门口外敲门。

“少爷,外面一位自称是陈春现的人想见见你。”

陈春现?

历史上,燕京中官村科技园区

杨铭知道,历史上,就是陈春现最先提出在燕京成立科技园区的,其后,对方更是以民营企业的身份,在中官村科技园区开了一家公司,最终,这一家公司也没有盈利,亏损倒闭了。

在那个年代,他能够提出在中官村成立z国的硅谷,确实不简单,也是很了不起的。

陈春现前后三次去硅谷考察就看得出未来硅谷的发展大有前途,才想复制回到燕京,也成立国内的硅谷。

让陈春县没想到,他刚刚从硅谷回来,还没有正式向上面提出成立z国硅谷的事,居然已经有人先提出来了。

这个人不是其他人。

正是帝国集团杨先生!

杨先生?

陈春现在硅谷那里,他都知道杨先生的厉害,除了给平果公司一笔4亿美元的融资,又成立一家超级计算机软件公司,上市发行了

除此之外。

帝国集团这两年在香江,甚至在国内大规模投资的影响力更不用说。

陈春现回到燕京,从同事那里得知,老先生和院士都非常重视杨先生上书成立中官村科技园区的建议,如今,燕京已经开始立项了,就在中官村范围成立一个科技园区。

听到这件事,陈春现除了震惊就是震惊。

他想在杨先生离开燕京前,立刻来见见杨先生。

杨先生是什么身份,他也不知道自己一个普通学者的身份,是否能够真的见到对方。

杨铭从书房出来,看到一位穿着朴素,四十多岁一位学者的模样。

他就是历史上的中官村科技园区

虽然对方创业失败了,没有能够像连想的柳传智等人那样。但是,相比起柳传智,杨铭更佩服眼前这位学者陈春现。

“杨先生,你好,冒然前来拜访你。”

“陈先生,你好。”

杨铭和陈春现握手,进到里面聊天。

现在外面太冷。

阿珠等人送来泡好的茉莉茶。

说起硅谷,杨铭和陈春现很多话题聊。

陈春现已经去了硅谷那边考察了两次,每次考察的时间都不短。但是,他毕竟只是一个人考察,比不上梁伯涛考察团。

除此之外,梁伯涛考察团在硅谷的时候,还有袁天樊等人帮忙。

也就是说,陈春现在硅谷,他也只是看到一部分,如今听到杨先生说起,陈春现再次感到惊讶。

“我已经认识到硅谷的重要性,在来燕京前,我已经提前在香江成立一个科技园区。当然,不仅仅是香江,湾湾那边也已经出现了新筑科技园区,在东洋和欧洲也有不少的科技园区。现在燕京的中官村科技园区出现,都是差不多时间,就看看未来在同样时间成立的情况下,是否能够发展起来?”

陈春现也是那样想的。

国内和国外始终不一样。

对于硅谷那一套模式,他觉得可以完全复制过来,但是,又不一定能够真的完全实现。

“杨先生,我这次从硅谷回来,就是准备给科学院提出成立中官村科技园区的,既然杨先生已经提出了,那么就不需要我再提出。”

虽然陈春现做不成

“陈先生,你能够想到这些,已经算是国内

早年,陈春现是在苏连留学的。但是,现在苏连早已放弃了半导体的研究,不得不说还是很可惜的。

陈春现回到国内,得到重视,又得到前往硅谷考察的机会,眼光和别人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