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买官卖官(1 / 2)

徐征开始正式扎根汝宁县统计局了。大家对这位操着标准普通话的小伙子都很好奇——但始终没人来向徐征问什么。

徐征很快就发现统计局的工作非常清闲。大家基本上都是八点半后才陆陆续续来上班;上班时也基本上没工作,两个年轻的小伙子在用着陈旧的586电脑玩着“空档接龙”(电脑统统没上网),剩下的人基本上就是抱着茶杯看报纸消磨时光。

统计局的几个办公室一直都很安静,除了那间有两个女的办公室会经常性的窃窃私语咬耳朵外,其余的人基本上都在各干各的互不干扰,有些岗位则一直空着人。去实习的时间长了,徐征曾经偷偷问过一名小伙子怎么这些岗位一直空着人?小伙子无所谓地头一甩:哦,他们啊,都是老杆子了,都提前退养了!

一头雾水的徐征还不甘心,继续问什么叫退养?小伙子有些不耐烦了,告诉徐征退养就是一切待遇保持不变,但人可以不来上班,办公司当顾问搞第三产业,随你怎么搞!

徐征如陷五里雾中。

由于年龄差距不大,徐征倒是偶尔和两个小伙子小声交流一番。两个小伙子都毕业于河南的三流大学,一个和徐征同专业一个是学旅游管理的,反正都和“统计”这个词儿八竿子打不着。两个人也都没编制,都是凭“关系”进来的,现在都在一边上班一边复习准备考公务员。

两个人一个准备考汝宁县国税局,一个准备考汝宁县财政局——居然没一个愿意去考统计局的!徐征猜想这可能是因为统计局是清水衙门,权力小外快少升迁慢的缘故。

时光就这么在沉闷的空气中滴滴答答流逝着。实在百无聊赖,徐征干脆买了本《诗经》,每次来到办公室就坐在皮椅上大摇大摆看起《诗经》,和两千多年前那些长短不一、字样生僻、含义艰涩的词句费力“斗争”着。

基本上每到下午四点多钟“公务员“们快下班时,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电话打来,听得久了徐征也听出了些许门道,知道打来的基本上都是邀约搓麻或喝酒的电话。每每这个时候,徐征一边默诵着”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或是”彼大人兮,不素餐兮“之类的国风,心里总会有点怪怪的感觉的。

而第二天早上,衣冠楚楚道貌岸然的“公务员“们要么就是眼睛红肿睡眼惺忪,要么就是酒气未消步伐蹒跚。大家一般会懒洋洋地聊上几句,无非是昨晚”手气“如何或是吹嘘自己在前天晚上的酒桌上表现如何”神勇“之类。

徐征很少与周围的同事们交流,而周围的同事们除了偶尔神秘兮兮地小声询问徐征和局长什么关系外也没人和他交流。被一堆艰涩的古文字折磨得晕头转向飘飘忽忽的徐征会偶尔和两个小伙子交流一下,权当换换脑子。

到了八月下旬,统计局的工作似乎是要忙碌一点了——准确地说,是要“正常”一点了,因为要出各种各样的统计报表。其实在徐征看来,汝宁县统计局需要出具的统计表种类并不多。

由于局里没几个人懂电脑,特别是懂得办公室软件操作的人都更少,徐征被分派去协助编辑统计表——当然是在电脑上制作。

在编辑、制作统计表时徐征发现了几个惊人的数据:偌大一个汝宁县,去年一年的财政收入居然才6000多万人民币!而且由于今年取消了农业税,今年的财政收入预计还要下降——汝宁县的财政收入主要是靠农业税支撑着的!

徐征顿时联想起了签约休斯敦火箭队的姚明同志的年薪是7000万人民币。擦,超过整个汝宁县一年的财政收入了!而且,徐征分明看到,去年汝宁县的外贸进出口额是个刺眼的“0”。

而安徽宁阳县拥有很多的外贸出口企业,一年下来出口额怎么着也上亿了。对比之下,徐征不免暗暗心惊。

徐征还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八十年代中期汝宁县统计局曾经在全县范围内做了一次人口普查,当时统计出来的人口是九十余万;二十年后汝宁县统计局又做了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变成了八十万出头,居然少了十几万!

一开始徐征很是不解,因为他知道汝宁县的常住人口中绝大部分是农村人口,一般一对夫妻至少会生育两个的,很多还会千方百计去超生。但是仔细一想又豁然开朗:正所谓“孔雀东南飞”,大量的农村闲散劳力涌向东南沿海城市打工讨生活,几十年下来汝宁县常住人口数量产生惊人变化也就不足为奇了。

徐征很快就发现汝宁县统计局的工作安排很不合理。在一个月内的前二十天里,大家天天看报纸电脑上打扑克;最后十天里,大家开始集中突击各类报表了。

由于时间很紧,很多数据收集不齐,肿脸的副局长便让徐征胡乱编个数字填上。徐征心中暗想:天哪,这就是中国官方的基层统计数据!含有如此多水分的数据报上去汇总后,中央的宏观决策能正确吗?

徐征还想起了自己高中时的班主任兼政治老师曾经在课堂上痛陈中国基层政府统计数据的虚假不实。然后当一向较真的徐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