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原来就是讨债的(1 / 2)

台下一片哗然。大小老板仍旧是头也不抬地批着文件,过了良久,只听小老板懒洋洋地一声“淘汰”!坐在一旁的大老板可能有些怜悯那名可怜的小姑娘,他侧过身子对小老板耳语了几句,终于小姑娘勉强通过入职检验。

轮到徐征上台了。徐征做了个深呼吸,稳定了下心神,步伐矫健地走上讲台,沉着地完成了自己得讲演。下台后,徐征没听到大小老板有任何表示。看来是自己通过了——徐征不由得舒了口气。

徐征是所有人中唯一没刻意准备司歌和入职讲演的新人。他别说默诵自己的讲演稿,甚至都没有写——他觉得去刻意地准备不仅很可笑,甚至有蓄意欺骗的嫌疑!

终于,入职讲演全部结束了。新学员淘汰了三分之二都不止,留下来的基本上都还没回过神来(徐征除外),缩在那里面色惨白、簌簌发抖。徐征环顾了一下四周,注意到最好八卦的“公鸭嗓子”还完好无损。

小老板可能早已受不了在这里浪费时间,讲演一结束就匆匆离开了。全场在“辅导员”和“助教”的引领下起立鼓掌、热烈欢呼(老板除外),恍若金正恩视察。

大老板坐上主席台,开始给“幸存者”训话了。大老板的训话虽然有些拖泥带水,但徐征觉得大老板的训话蛮质朴,而且属于成功人士的“心得”,因此听得津津有味。

但也有令徐征觉得稍稍不快的地方。大老板倒是非常放松,训话训得高兴了居然脱下皮鞋当众搓起脚来;甚至在搓完脚后还极其自然地抠了一下鼻屎。

说着说着,大老板忽然话锋一转,说到“服务经理”这个岗位。

大老板问在座的有哪些人是应聘服务经理这个岗位,应聘的人举手。徐征举手的同时环视了一下会场,发现除了“公鸭嗓子”举手外那位鞠躬鞠得栽倒台下的女孩子也举了手。

这点倒让徐征蛮意外的。

大老板摆了摆手,示意大家放下胳膊,顿了顿,忽然拍着桌子大吼道:

“你们都是好样的,都是精英!我一直有句话:‘服务经理见官三分低’!服务经理干着最苦最累的活儿,理应受到所有人的尊敬!……”

徐征顺利地通过了入职培训,回到了公司南区。他被正式分配到“皖北片区”,成为了一名服务经理。

而一向精明刁钻的“公鸭嗓子”本来也是要被分配到皖北片区的,但他神神秘秘找到钱总说了几次,最终把它调换到了“宣广片区”,也就是负责管辖宁阳的周边地区。

而那位鞠躬鞠得一个倒栽葱的女孩子则被分配到了“外省片区”。

一开始,徐征真是被搞得晕头转向。他所在的南区一楼面积并不大,却云集了上十家大夏集团的子公司,什么“宁阳大夏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宁阳大夏出租车服务有限公司”、“宁阳大夏旅行社”等等,甚至一张桌子上就放着几家公司的站牌。而徐征所在的就是“宁国大夏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徐征很快就发现:真如大老板所说的,“服务经理”真是特磨练人的工作岗位!每个人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为每个人手头上都分配有将近五百位客户,每个月不仅要为他们购买养路费(那时候还有)、运管附加费等等,每年还得为他们办理车辆年审、购买保险,甚至还得在他们发生交通事故时协调保险理赔等事项。而且,更重要的是每个月徐征他们都有差不多五百万的应收款——主要是车辆分期消费贷款。

但这个欠款是很难回收的——大夏集团在这方面的历史遗留问题非常多,很多客户在接到大夏集团服务经理的催收电话时都会怒气冲冲,天天都有客户怒火冲天地来到大夏服务大厅与服务经理争吵。

而对于徐征来说,问题显然更加严重。徐征负责的皖北片区是整个回收公司最大的刺儿头,由于种种极其复杂的原因,几乎所有的客户都拒绝还款。

而且徐征发现公司领导似乎都对这个片区的种种乱象无可奈何,而且还都讳莫如深。

经过多方了解,徐征终于慢慢了解到这个片区的一些内情:这个片区曾经是回收公司最为辉煌的服务片区,也是众多服务经理眼中的“肥肉”,大家哭着喊着吵着闹着打着睡着走着后门找着关系都要把这个片区抢到手。当时大夏集团主要依靠的是皖北地区的“地头蛇”张猛——此人是淮南人,据说是当地“道”上的头子,开着越野提着来复,他与大夏集团合作成为其在皖北地区唯一的加盟者,每月几百万的应收款他收得好好的打到大夏的账户上,皖北片区经理天天坐在宁国玩。

此人是很有眼光的——当时的大夏集团是安徽唯一具有汽车消费贷款的企业,张猛同志敏锐地发现了这个商机而与其合作,自己也迅速崛起,赚了个盆满钵满。然而好景不长,很快张猛就和大夏集团产生了矛盾,而这矛盾不仅一直没能得到解决,反而越来越尖锐;终于两家彻底闹翻,从此皖北片区成为回收公司的“老大难”,人人闻之而色变。

这时徐征才发现“公鸭嗓子”真是人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