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受害人现身1(1 / 2)

四人在看守所关押第十五天的时候,周权和那名“哑巴”女子被放回村里监视居住。

第二十八天,两名男子以为胜利在望,对看守人员常常露出得意甚至挑衅的表情。

猖狂至极却又无可奈何。

青光县公安机关第三十日向检察院递交了提请批准逮捕书。

最迟七日后,两人会被立即释放或者正式逮捕。

嫌疑确实很大,可证据也确实不足:受害人、犯罪过程、作案手段都不明晰……

检察院的决定可以预料。

一方焦头烂额、一方更加洋洋得意。

幸而天网恢恢,能查万罪。

……

去年以来,短视频越发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记录生活。

有此契机在先,第三十四天,案情再次迎来新的曙光。

起因是一位参与办案的民警休假在家的时候,听到家里老母亲在大音量播放短视频。

她边看边点评:“这个菜长得多好”、“这两个女娃年纪肯定很小,好辛苦”、“皮肤都晒得这么黑了”……

民警在对面择菜,一边动手一边焦虑案子的事情。

母亲的视频很吵,他忍不住起身靠近,准备出言制止。

屏幕正中是一位正在唱歌的阿姨,她端着一筐成色不错的青菜在跳舞展示,身后有两个不停弯腰工作的女生。

凑近看两人,脸和挽起的袖口露出的手臂都有些黑,不像是这个季节能晒黑的。

两名年纪不大的女生、皮肤黑……

本能让他立刻警觉,一把抢过手机开始翻看往期视频。

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视频有两人出镜,不过从不说话,对镜头也有些躲避。

其中只有一个画面露出了一名女生的左半张脸。

他一边私信问博主两人的信息,一边报给警队让他们联系夏木安。

时间很紧,来不及用上高科技手段,左脸镜像之后简单拼成了一张脸。

夏木安认为眉眼有六分像,身形也差不多。

但当时两人都是扎起来的及腰长发,没有刘海,现在是狗啃式的短发。

本着关键时刻、任何线索都不能错过的原则,张警官亲自带队前往视频定位上的县城郊区农场。

这里是县内出名的肥沃平地,大小农场有十几个。

工人很多,但大都租住在周边闲置的民房,与城里接触不多。

来的过程中已经查到了博主的联系方式,电话沟通后很快找到了几人的位置。

两名女生依旧在她身后劳作,摇头看见警察的第一反应居然是跑。

两民警迅速上前拦住,直觉告诉他们,这回没错。

天知道寻人信息发出去后,一个月来有多少人来冒领“感谢费”。

三人上车回警局的途中,两名女生畏缩一角、默不作声。

现在不是说话的好时机,众人都忍住没问。

拍视频的阿姨说,她是小农场的主人。

大概一个半月前,她往城里送菜回来的途中,在城边看见了乱糟糟的两名女生。

出于热心,她问两人来自哪里、去向何方。

两人说的话她听不太懂,本不想再管,又想到孙女也是这般年纪,便决定带两人回农场附近的家里吃顿饭。

毕竟她最不缺的就是饭菜。

一路上,通过“说对了就点头的方式”,她知道了一些信息:

两人是从家里跑出来的,人生地不熟迷路了,好几天没吃饭了,现在没地方住、没钱回家。

吃完饭已经快天黑了,她想了想还是让她们留宿一晚。

谁知两人第二天很早就跟着她起床摘菜,话不多,有力气,怎么说就怎么做。

知恩图报的实诚人,她很满意。

问过两人的意见后,决定让她们留在这里干活。

一个半月来,她们从不休息,没衣服也不出门买,穿她剩下的,不与旁人交流,也不爱拍照片视频……

她以为是外乡人语言不通,没有归属感,便没在意。

现在才知道可能是被拐卖逃脱的,还有些唏嘘。

另一边,警察找了个附近的同族人当翻译。

给她们看过看守所里两个男人的监控后,两人情绪有些激动,最终愿意说出实情:

求救女生十六岁,另一名女生十四岁,两人是来自亚尼少数民族自治州同一个村子的邻居;

因为十六岁女生二年级就辍学,一直在家待到了这个年纪,便被父母张罗着嫁出去。

但她头脑机灵,很有主见,打算趁着元旦收假时,过往的车辆多就逃离;

从小要好的邻居女生情况也差不多,她害怕自己两年后也有此命运,决定结伴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