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这么嚣张合适吗(1 / 2)

朱高炽单独出趟城不容易,需要征得燕王王妃的同意,当然不会浪费时间。

一间临时的房间。

屋中气氛显得有些紧张。

大公子平易近人,熟悉了他的人会认可他,还不熟悉大公子品性的人,会畏手畏脚。

对方可是贵人啊。

他们竟然与贵人平起平坐。

“老方法太慢了。”

在冶铁所的地头上。

二十余家参与制作贩卖煤炉和蜂窝煤的煤老板们,在大公子的主持下聚到了一起。

在场的生意人中,只有张德辉一点也不慌。

反而显得有些享受。

全天下。

还有大公子这种打心眼里,对寻常人做出和善姿态的贵人吗?

不对。

也有亲民的。

但是都不如大公子真心。

大公子心里,仿佛真没有上下尊卑的想法。

无论是对官员,工匠,商人,还是老百姓皆一视同仁,平等的对待,令人常常下意识的忽略,对方燕王府大公子的身份。

所以张德辉非常喜欢呆在大公子身边。

这种精神上的愉悦,令他极为满足。

看了眼身边的同行们,浑身紧绷的身子,张德辉内心一股得意,自己可是清醒人。

“百姓们不认识煤炉和蜂窝煤,所以哪怕各家如何推销,言语上也打动不了百姓们。”

人们不熟悉他。

当初的张德辉,比起众人

朱高炽也懒得废话。

等接触久了,他们自然会和张德辉一样习惯。

“大公子想到了什么好计策?”张德辉故意捧哏道。

“那就送。”

“每条街道上寻一两户人家,送煤炉和蜂窝煤给他们,把他们当做示范。”

“百姓们亲眼见到了好处,不需要推广,他们自然就会买了。”

……

煤老板们面面相觑。

生意这么做可行?

有人下意识的抗拒。

贵人哪里懂成本利益之道,不过是一时兴趣的玩意罢了。

哪天失去了兴趣,他转身走了,只留下一地的鸡毛。

终于。

有人鼓起勇气,提出担忧。

“蜂窝煤和煤炉本来就卖的便宜,没多少利可图,买卖还未开张,就送这许多的出去,只怕反而亏本。”

“是啊是啊。”

“如果大公子不满意,学生们可以让店里的伙计,见到客人就推广,必然提高销路。”

做生意的不披一身读书人的皮,道路都走不通畅。

张德辉就是例子。

所以商人们又是商人,也是读书人。

厉害的甚至有举人的功名。

秀才更是不少。

大明开国时,百废待兴,缺少人才。

所以举人能做高官。

还有做到尚书的。

只是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下来,官场上举人的身份越来越不好使,还想靠举人做高官纯属撞大运。

秀才更不提了。

但是官场上没有前程,不代表功名的身份不好使。

“如果只是煤炉和蜂窝煤的生意,短时间的确如此,可蜂窝煤不是一锤子买卖。”朱高炽解释。

他也可以选择强行压下去。

不过形势不由人。

万一把事情闹大了,容易闹出事,他不一定承担得起后果。

而且明明是好事,为何要办成坏事呢。

官僚作风要不得。

“只要百姓们使用煤炉,那蜂窝煤就会月月买,年年买,等于把买木柴的钱,都用来买蜂窝煤了。”

“如此海量的一笔银子,诸位理应算得清。”

众人闻言,觉得大公子说的有理。

但还是有人心里忐忑。

造蜂窝煤的工人是一笔,输往城里又是一笔,而分散到大街小巷把蜂窝煤运到各家各户的更是一笔大开支。

算上黏土,煤炭等等成本。

市场的确很大。

看上去是笔高达海量银子的贸易,但纯属薄利多销。

密集型的行业。

更大的力气,利润嘛是有,但也没有到夸张的地步,对于每家自个的生意来看,不过是多了个添头。

纯粹想要靠着这个生意发家致富。

只有小百姓能富。

而他们本来就是煤场主,对于他们的身家来说,并未让他们能投入大力气。

朱高炽暗自叹了口气。

这就是为何他不愿意参与这行的原因。

动用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