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相见甚欢(1 / 2)

“辛勤的劳动之后,一顿油水足够,管饱的食物就是最大的慰藉。”站在二楼窗户,朱高炽心情舒畅。

葛诚和姚广孝坐在椅子上,看着十四岁少年的背影,还略显单薄,可说出来的话,又极具冲击力。

葛诚提出工人们的号子不太好,姚广孝甚至已经开始主动思考出手改进一番,让大公子刮目相看。

两人谁也没有想到,大公子会说出这种话。

劳动很辛苦。

没有人不想安逸。

但是食肉者总有个误解,总认为劳动者畏惧辛劳,人性贪图享受。

劳动者从来不怕劳动,除非得到的报酬不够。

“你们可以来看看。”朱高炽指了指窗外,中午的锣声敲响,工人们自发的往食堂走去。

葛诚和姚广孝来到窗外,根据大公子的示意,看向工人们的脸上。

虽然有些疲惫,但人们善于交谈,不少人还露出笑脸,不知道说到了什么高兴的事。

“他们在劳动中,以苦作乐,并是你们认为的怨天尤人,而是一股自嘲的精神。”

“这股精神,可以叫做钢铁精神。”

“这些工人是家里的顶梁柱,也是时代的顶梁柱,正因为他们是顶梁柱,所以他们有责任感。”

“为了养活家人,愿意付出劳动,赚取工钱,咱要做的是,满足他们对养家糊口的需求。”

“只要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就是天下最坚韧的人。”

“老百姓也是如此,他们种地为生,只要种地能养活家人,同样也是最坚韧的人。”

“不过呢,工人们因为环境的造就,比起农夫,天然更具备组织性和纪律性。”

葛诚是王府的长史,藩臣

两人可以说是朱棣的左膀右臂。

所以朱高炽愿意点拨一二,加强两人的认知。

生产力不同的阶段,精神需求也是不同的。

在现代科技生产力之前的工业生产力时代,人们总体上还需要艰辛,生活偏于辛苦。

所以有些思想非常的犀利,可谓是问世之初,天下即随之变色。

生产力继续发展下去,乃至于进入了物质大爆炸时代,人们不再苦难,穷和苦难是两回事。

不少人常进入个误区。

认为是思想促进了生产力,例如思想诞生了工业革命,他们却不知道,是生产力促进了思想。

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生产力在促进了近代思想的诞生。

论治理地方的才能,自己不如葛诚,论计谋的天赋,自己不如姚广孝。

乃至于军事天赋,自己也不如二弟。

但是有一样东西,自己可以碾压他们,那就是对生产力的认知和了解。

只要牢牢的掌握工业,就等于控制了时代。

在这些时代弄潮儿们的面前,朱高炽一脸自信,底气十足,气势不输于人。

当自己培养出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产业工人,想要爆什么海就能爆什么海,试问天下何人能挡!

姚广孝看了眼新奇的布置,觉得自己来对了地方。

大公子虽年少,却应是自己的知己,他已经知道大公子劝阻王爷放弃兵权的事情。

此人和自己定然有相同的目的。

“工程队应该多从军户中招工,不少军户过得苦。”姚广孝出谋划策。

“已经有了这个想法。”朱高炽笑道,“工厂需要长工,所以军户不适合,而工程队不同,工程多的时候,需要大量的短工。”

“也不能耽误了操练,可以学东北台村的铁家行,大公子可以组织一个军家行。”

“铁家行是什么?”朱高炽一头雾水。

葛诚出面解释了一番。

自己久呆在东北台村,竟然不如葛诚了解的多。

不过所谓的铁家行,不就是行业协会么。

姚广孝野心大啊。

竟然鼓动自己搞军家行,类似于后世的军人协会。

以此人在历史上的表现,也的确野心不小,是撺掇燕王造反的坚定人士。

不过嘛。

朱高炽非常乐意。

两人一拍即合,虽然初见面,却都觉得对方符合自己的胃口,兴致勃勃的商量起军家行。

“军家行应该有管事的。”

“那是自然,工厂的规模大师也看到了,咱不可能每样事都亲自去管。”

“军家行和军户不同,军户根深蒂固,而军家行没有那么多顾忌,有这层便利,则可以不问出身,唯才是举。”

“大师说的极好,甚合咱意。”

“燕王今年提拔了不少人,多数是军中新人,可也就止步于此,毕竟要顾虑军队的老势力,还有北平都司的反对。”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