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土地兼并的根子(2 / 3)

地也不多,每亩才几分而已。

但是不能这么换算,还要考虑铁道两边不好继续种地,所以大致就有了数百亩地。

数百亩地虽然不多,但和重农抑商之道相左,而且还是在这种时机,谁也不知道未来的形势下。

“天大地大吃饭最大,你皇爷爷向来以农为重,虽然商能带来大利,可有时候也是大害。”

什么意思?

朱棣想要变卦?

当然不行。

好不容易打下了根基,工业发展开始进入快车道,朱棣要是想刹车,等于前功尽弃。

“粮食,是最重要的,但是粮食有点奇怪。”

朱高炽虽然才十四岁,可几个月来的表现,已经说服了不少人,知道大公子胸有韬晦。

“人几天不吃粮食,便会饿死,可吃饱了肚子后,粮食富裕了,反而会成为坏事。”

“你说的是歪理,手里粮食多了,永远都是天大的好事。”

朱棣直接否决。

和以往不同,姚广孝没有再帮大公子说话,葛诚同样也认为大公子又在诡辩。

那名太监也好奇的看着大公子。

大公子在王府里,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大,人们都知道大公子说话能管用。

对于大公子做的事,太监也经常思索。

想要去大公子的工厂去看看,什么叫做工厂,可没有机会开口。

“粮食多了的时候,百姓没有其他的事,只有多生孩子,而土地有限,再富裕的粮食,三代人也就不够分了。”

吃的饱,睡得早,没有其他的娱乐,自然而然的选择造小人。

没有避孕措施,一家生三五个,七八个小孩。

就算夭折一半,也是四个孩子,再算两个孩子成亲,继续生下来,只要二十年,就能繁衍出好几户人家。

多少田够这么分?

无论是地主阶级还是百姓,以积累粮食作为财富的增长,带来的效用非常的小,况且粮食的可储性也低。

朱棣摸了摸下巴。

这是

老大经常拿这种事来讲,难道他真想娶媳妇了?

有可能。

他早慧,自然懂的就多。

朱高炽不知道朱棣能想那么远,继续说道:“皇爷爷说了许多历朝历代败亡的原因,无非是老百姓大量失去田地,又遇到天灾,于是揭竿而起。”

“总结起来,就是土地兼并。”

“历朝历代都想了很多法子,可最终都没有控制住土地兼并,为什么呢?难道先民都是庸人?明明看见了问题,却无法解决问题?”

“老百姓也知道田的重要性,每朝兴立之初,也分了不少田地给百姓,可老百姓最后还是失去了田地。”

“因为人口多了,家里的田养活不了人,只能把田卖给地主,先把当日的肚子填饱,至于明日,后日,老百姓已经顾不上了。”

这在农业社会是无解的问题。

越是盛世,人口增加的越快,反而会加速帝国的崩塌。

为什么西方的有些国家,会存在好几百年?

因为他落后。

落后的生产技术,和频繁的战乱,加上地方贵族对百姓的侵蚀,让百姓没有多余的粮食。

家里没有粮食,老百姓用什么生孩子?

同样是人。

西方的人也能生。

之所以西方的人口少,不只是穷,还有手中没有粮食。

为什么中国的朝代,到了后面,每朝反而连三百年都突破不了?

因为中国大一统的社会环境,以及对勋贵道德的监督,还有三年科举提拔起来的官员们,让社会比西方要稳定安宁。

而中国先进的技术,特别是集中在农业上面的技术,老百姓手里的粮食变多了。

在这种环境下,用额外的食物去养更多的孩子是合理的且是最优的个体选择。

这就是马尔萨斯陷阱。

“我朝在皇爷爷的治理下,复兴了二十五年,却连军户都有了许多的贫困户,何况百姓呢?”

“去年,山东和山西,报流民之事,惊动了皇爷爷,可流民的人数,真的只有官府所报的数百人吗?”

“我朝新立二十五年,以皇爷爷励精图治,多年如一日的操劳,竟然开始出现了流民之事,可见繁荣下的危机。”

葛诚若有所思,姚光耀低着头,可以看出来,他也在苦思。

朱高炽不认为他们能想出主意来。

因为解决的办法,不是几条政令就能解决的。

这涉及到生产力。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一贯是朱高炽应对朱棣的法子。

遇到不大的事情,抛出小的问题。遇到大的事情,就抛出大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