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大时代的开端(1 / 3)

万三失望了,他今天没有等到小贵人。

朱高炽早晨和朱棣去检阅了工程队诸事,获得了各卫所头头脑脑的好评。

朱棣面上有光,非常的欣慰,一路都喜笑颜开。

这么好的时机,朱高炽当然不会错过。

跟随朱棣回去了王府,提出了新的想法。

“日后房山,西山的煤矿,能直接通往北平城,北平府周边的蜂窝煤作坊,不用受运输的苦恼。”

“焦炭炼制厂走上了正轨,产量逐步提高,解决了工业用煤的问题。”

“煤矿业的兴盛,已经即将进入快车道,但是不能任由煤矿主,需要控制起来。”

朱棣闻言,立马头痛了起来。

老大的套路,朱棣已经不陌生,今天好不容易开心了一会,又闻到了熟悉的味道。

他虽然是王爷,可北平府不是他开的。

他上面也有很多条条框框。

“老大,你知不道布政司的事情?”

“与民争利,侵占田地。”朱高炽当然知道,说出了其中最大的两条事。

“你在布政司有人?”老大有所未闻,朱棣不奇怪,可说的这么清楚,朱棣猜测道。

不是需要隐瞒的事情,朱高炽直言相告。

“以前冶铁所的大使苏观,儿子与他处的不错,他最近调去了布政司经历司,告诉了儿子一些事。”

“此人有点眼光啊。”

朱棣赞了一声。

他的消息自然是最灵通的一批人,要不了多久,朝廷会正式下达取消官铁的政令。

以后大明只有民铁。

除非发生紧急重要的状况,导致需要大量的铁器,朝廷才任命专职官员,征召民铁集中生产。

平常的年月,则按照比例,以税赋的形势,从民铁征集实物。

其余的不提,冶铁所会成为清水衙门。

七品的冶铁所大使,会降到不入流的九品官,等于一撸到底,在这种前夕,能事先跳出来,等于逃过了一劫。

朱高炽没有告诉朱棣,自己跟苏观透露了一点。

苏观以为自己是靠着王府的消息,提前得知的消息,而朱棣自然知道,自己知道个屁的消息。

朱高炽是根据历史上发生的事才知道的。

他跟朱棣解释不了消息来源,所以就没有提自己的作用。

不过毕竟是经历司的普通官员,朱棣也不会放在眼里,两人的地位差距太大,相交不到一起。

“不光是冶铁所的事,还有布政使,整个北平三司会有大调动,人心不稳,所以咱轻易的打发掉了,没有引起后患。”

“可你要知道,煤场的煤场主,一两个人成不了气候,可里面的关系复杂,真要是合起来,也是不小的威胁。”

朱高炽点点头。

他知道朱棣的意思。

例如张德辉,他背后自然是有关系的。

这些关系肯定是动不了燕王府,甚至燕王府伸出手,就能碾死他们。

但是蚁多咬死象。

一两家威胁不到燕王府,可要是煤场主都反抗,各家背后的关系网一起发力,那就不好说了。

藩王虽然都是王爷,可实力犹如云泥之别。

朱棣能在北平城说一不二,能在各卫说话有声,就是因为朱棣有权利。

如果一个空藩王的身份,没人能奈何,可人们可以不听,不理,不看。

秦王府就是前车之鉴。

以前是藩王

没有实权,就算是皇帝又有什么用。

“布政司的事情,虽然被压下去了,可不是说就不存在,如果再添新事,不定就越演越烈,最后得不偿失,反而要做出让步。”

“而煤场关系复杂,又牵扯民生,利润不大,所以朝廷才放任民间开矿,不愿意官治。”

朱棣教导说道。

朱高炽没有否认朱棣的说法。

在明初的时候,焦炭业没有兴盛,民间也没有全面使用煤炭,仍然保持传统的燃料取暖做饭。

所以朝廷是不怎么插手的,山场、煤场都是民间控制。

朝廷还免税。

这个政策,有利的促进了行业的发展。

到了明中后期。

随着各行各业的市场繁荣,煤炭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所以万历皇帝盯上了这个行业。

地主阶级出身的官员们,早就把这个行业吃下了肚子,自然不愿意让出利润。

万历皇帝当然也不会服输,官员不同意,就派出太监去收矿税。

太监行事手段暴躁,商人们又有官员的支持,把矛盾转移到矿工身上。

伱不是收税么?那我就加重矿工的工作量,减少矿工的工钱等等,闹得天怒人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