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杀棋(1 / 3)

朱高炽以为这件事,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直到朱棣找上他,他这才知道自己天真了。

朱棣要修复和二哥,三哥的关系。

怎么修复?

让利。

用什么让利?蒸汽机。

“老大,你要知道一个道理,天下为重。”朱棣重重的强调到。

“儿子有些不明白。”

朱高炽跟不上朱棣的思路。

“凉国公一定要除,以咱对你皇爷爷的了解,你皇爷爷的脾性,是容忍不了蓝玉的。”

“而且凉国公的做派,谁也制服不了他。”

“伱大伯病逝,可你皇爷爷没有下诏藩王入京,已经显出了你皇爷爷的想法,要从你大伯的子嗣中挑选。”

“太子一系,多是朝廷重臣,你皇爷爷需要稳定超纲,可武勋在凉国公的影响下,有些失控。”

“皇爷爷要对蓝玉下手,一道旨意的事,关咱们什么事,还需要父王交好二伯三伯。”

蒸汽机让别人仿制,不是不可以。

但是自己要获利。

怎么获利呢,朱高炽还在思考。

其实换个角度来看,也是有好处的。

因为秦王和晋王,两人活不长。

晋王虽然和父王有些冲突,但也只是私下,总体上还保持着来往,互相之间都有体面。

而且山西又是煤矿主要产区,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环。

如果能和晋王府合作,先把市场展开,等晋王死后,在话语权上,岂不是便宜了燕王府。

燕王府只凭借朱棣长辈的身份,就能把晋王压得死死的。

秦王最不好接触,野心也最大。

不过陕西的煤炭资源不如山西重要,蒸汽机的利润远不如山西。

而且秦王死的早,活不了三年。

秦王府如今本身权利就弱,等秦王一死,在生意上,那就更是燕王府说的算。

而且还有其余的不少好处。

比起山东。

山西陕西在北平西边,远离应天府。

在靖难之役中,这两地都没有为朝廷出多大的力气,在靖难之役中,南方才是应天府最大的力量来源。

为应天府提供了不可计数的物资和兵力。

那么自己可不可以借助生意上的事情,提前把这两地的力量拉拢过来,让这两地在历史上大半保持中立的态度上,变成下场帮助燕王府。

不是没有可能。

如果能把山西,陕西的力量拉拢在手,形势就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靖难之役也不会打的这么艰难,以至于让大明伤筋动骨。

比起山东,山西要比山东更有利。

而且山东虽然是大明北方的煤铁中心,其实煤矿业发展的并不好,只不过是其余的地区没有发展。

例如北平的煤炭业,要在北平周边的林木砍伐殆尽后,被逼上了绝路,才开始发展煤炭。

在后世。

全国深度高达千米以上的煤井,山东占了大半。

山东的煤层深,开采难度大,安全隐患高,是后世全国受水、火、瓦斯、冲击地压等自然灾害威胁最大的地区。

主要产煤的几个地区中,山东的采矿条件不佳,连后世的技术都是如此,何况如今的大明。

以前是顾虑山西的晋王,陕西的秦王。

明初地主阶级的势力,谁敢出头模仿自己的生意,朱高炽敢出现一个打一个。

一个人能打十个不在话下。

可如果秦王府,晋王府下场,朱高炽只能干着急。

所以朱高炽才放弃了煤矿资源更丰富的山西,选择了煤矿相对不如的山东。

现在既然朱棣要恢复和二王的关系,那局面有了新的变化,自然要重新考虑。

如果关系恢复和好,各家的吃相肯定是要文明。

只要最开始定下好了章程,后面谁家也不会随意违约。

“国事哪里有你想的这么简单,蓝玉要是在前线带领大军造反怎么办?”

“西南还要不要?就算平复了蓝玉,咱大明得承受多大的损失。”

如果对手是蓝玉,以及他带领的精锐大军,朱棣其实并没有多大的信心。

“他敢造反?大军能听他的?”

朱高炽有些怀疑。

朱棣没有回答。

有些事情,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父皇如果要剪除蓝玉,一定会做好万全的准备,不给蓝玉发现和反击的机会。

“这件事先不急,你好好考虑一番。”见长子的态度,朱棣以为老大不愿意。

“儿子同意。”朱高炽问道:“难道直接把蒸汽机交给别人?”

朱棣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