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蝴蝶的翅膀带来的变化(1 / 2)

任何文明的先进,一定是有方方面面基础支撑的,绝对不是空中楼阁。

京杭大运河,也就是大明人所称的漕河,在明初的时候,把元朝已淤废的多段,包括山东境内,开始了全面恢复的大工程。

大运河作为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运河,途径半个中国,当然有无数的问题。

其中一个最难的问题之一,就是有多处的河段高低不一。

例如在白塔河地区,瓜洲地区,仪真地区等地方,漕河的水位高于长江水位。

那么在入口处就需要改建。

传统的技术是用石头修建,形状为斜坡,为了进入漕河,船只首先要卸下货物,由苦力将货物沿着漕河搬运到岸上。

然后用绞盘把船只提起来,靠着人力拖过斜坡。

这种古老的技术,效率低下,船只在入口处等上十天半个月都不稀奇,而且操纵绞盘并不容易。

最大的双重绞盘,需要高达一百人来合力操纵。

而船只滑入水面时,因为落入低水位的长江产生的巨大冲击力,非常容易毁坏船只。

技术上不停的进步,面对诸多的问题,出现例如在船头安装上栏杆,并将坚固的草席系在船头上,用来保护船只。

朱高炽终于见到了几名从应天府来蒸汽机工厂,进行考察的工部官员。

他们向世子行礼,在中华重工的总部,讲述工部负责水利官员提出的新思路。

朱高炽听闻后久久无言。

蝴蝶的翅膀煽动了。

让本该在一百年后,明中叶出现,历时二十七年修建完毕的巨大水闸工程提前问世。

工部的官员,想出了要在这几处地方,修建巨大的水闸工程的计划。

起到的作用是:让船只行驶入专门的水道,然后又通过控制水闸进水和放水,让两处的水平线保持一致。

不但节省了卸货和重新载货所需要的费和时间,并且提高了船只通行的效率。

每次开闸的过程,可以满足上千艘装满漕粮的漕船快速通过,一日一夜可进百余艘。

这项巨大且宏伟的工程,让世界震惊。

明朝亡国后,清康熙四年,荷兰使华团所写的日志,就有对这处工程的描写。

后来勒康特传教士和他的同事阿蒙尔德·蒙坦那斯,根据荷兰使团的日志的内容说道。

“如果不充分肯定中国人那无与伦比的能力,欧洲人是意识不到这些良好水闸的作用,和高大而厚实的防护栏的坚固性的。”

而技术当然不止于此。

因为水闸技术的出现,带来的许多问题,又产生了诸多解决问题的新技术。

例如防止黄河携带过量的泥沙,在入口处超过漕河。万历六年,总督河道的潘季驯上奏,拉开治河沙的大幕。

例如修建排水沟,安装了控制洪水的闸门,制定分洪方案,泄洪区等,这套明朝的方案施行了整整四百年,贯穿了清朝。

对几名工部官员的想法,朱高炽做出了支持的想法。

“江淮地区之所以经济富裕,除了当地百姓的勤奋,也有密布的水道,让运输成本大幅降低。”

“而运河的重要性,可以称之为国之重器也不为过,对经济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更是无与伦比的。”

朱高炽评价道。

几名工部官员

“蒸汽机加入到修建水闸工程中,说明了提议官员的敏锐性和主动性,应该获得高度的赞扬。”

朱高炽询问了此人的名字后,当着众人的面继续夸道。

几人很是触动。

“按照你们的计划,要修建高十尺,底部宽五十尺,墩长两百二十尺的水闸,只开关闸门所需要的力,只需要一台蒸汽机就可以满足。”

“而我认为,蒸汽机能起到的作用不止于此,你们可以多请教蒸汽机工厂的技术人员,充分结合水闸技术的需求,制定更多专门作用的蒸汽机。”

几名工部官员,连忙说道:“我们在蒸汽机工厂,见到了许多没见过的,可以发挥各种作用的蒸汽机,的确大开眼界,有了许多新的想法。”

朱高炽点点头,满意的说道:“对修建水闸工程,中华重工是支持的,可以派出技术人员去当地了解。”

几名工部官员自然不会拒绝。

天下工匠都在朝廷的名单中,有名气的工匠,自然都是宝,工部官员原本是高傲的,没有把中华重工的技术水平放在眼里。

可现实令他们醒悟。

中华重工的模式下,有无数的能工巧匠,并且充满了好的想法,重要的是乐于表现出来。

“世子殿下,听说中华重工下面的工程部,建造工程的能力很强,可否派去应天府,支援水闸工程?”

有官员提议道。

朱高炽扫了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