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练子宁的大恐怖(1 / 3)

任何事物的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除非另辟蹊径,比如英国的工业革命。

在没有外力的作用,自然发展的情况下,还需要具备运气的加持,仍然需要以百年为单位。

但是如果了解这些事物,并从宏观上调控,用国家力量来推动,那么可以缩短到二十年,也就是一代人。

朱高炽知道事情没有这么容易解决,也没有催促马王宣,可马王宣是个不愿意浪费时间的人。

他没有贪婪享受的欲望,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并且乐在其中,感觉只有这样做,他才觉得浑身都充满了力气。

虽然在身体上,马王宣是残疾的,但是精神上,经历过磨难,并且脱离了苦海的马王宣,已经升华了。

中华重工和卫所之间,建立了军工联合办,马王宣出面,筹办了军商联合办,全面负责中华重工与各商会推进军籍工人的事项。

马王宣是中华重工的“老人”,熟悉和认得不少人,给了他发挥人才的基础。

军商联合办的筹办速度很快,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就把大致的组织构架搭建完成。

除了中华重工有大量人才可以提供的背景下,马王宣知人善用,做事雷厉风行也是重要的原因。

当军商联合办筹建完成后,工作人员全部散发了出去,和各家协商军籍工人之事。

了解遇到的困难,听取商人们的苦衷,结合多方思路,共同想出合理办法。

总之,在不怕问题,追求效率,讲究共赢,中华重工支持的思路下,各家军籍工人的促进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

从应天府来考察的几名官员,在北平呆了大半个月的时间,其中蒸汽机工厂考察了整整三日。

官员们很兴奋,他们通过和蒸汽机工厂的技术人员的沟通,获得了许多思路,对他们想出的闸门工程有了更坚定的信心。

对这些官员,朱高炽是认可的。

文官治国,总比勋贵武将治国具备优势,不可否认,文明的进步,大多数还是有知识的人推动。

练子宁则像个好奇宝宝,今天去这里逛逛,明天去那里逛逛,看上去像个老好人,没有一点威严。

可偌大的北平,没人可以拦着他,哪怕是朱棣也不行。

如果说上回的李学颜是个难缠的人物,那么练子宁则是属于碰都不能碰的“瓷器”。

在铁道马车上,练子宁穿着便服,车厢中没有人认得他是谁,只有两位跟踪他的人,伪装成老百姓,知道这个人的重要性。

不过呢。

也谈不上跟踪,练子宁对自己身后的两个“尾巴”心知肚明,这样也好。

真要是有个万一,身后的两个“尾巴”立刻变成他的保护伞,不会让人伤害他。

中华重工总部厂区召开的全体商业大会,练子宁很有兴趣,不过他不在受邀名单中。

人家护厂队对他很客气,但是就不让他进,练子宁也只能作罢,不过他现在的兴趣,已经转移到了中华重工总部厂区。

原本认为北平城的变化,已经足够令人惊讶,没想到当他亲眼看到大名鼎鼎的中华重工总部厂区时,仍然被这里的规模震惊的合不拢嘴。

“你们都是中华重工的工人吗?”练子宁看着车厢中,许多人穿着一样的工服。

不过练子宁也明锐的发现,工服的左胸口燕子图案的颜色有不同,有金色的,蓝色的,红色的等许多颜色。

根据他的猜测,不同的颜色,代表了不同的等级,不过又好像不太对。

坐在练子宁对面的几名乘客,都穿着中华重工的工服,他们脸上充满了自信。

“我们都是。”

“是哪家工厂的?”练子宁好奇的问道。

“军商联合办,新成立的部门,老先生是哪里人,应该是刚来我们北平吧。”

工人们对练子宁也很有好奇心。

练子宁暗暗点点头。

生活是困苦的,困苦的生活,让人神情麻木,种地的老百姓,就没有眼前几位工人的活跃。

虽然不懂精神面貌这个词,但是练子宁是懂得其中的区别,在他的眼中看来,工人比农民要活跃。

不过想到在矿上看到的矿工,练子宁又改变了想法,至少中华重工的工人是这样的。

练子宁还有五年满五十岁。

但在官场上,这个年龄,加上他多年来的资历,应对他即将到手的前程,还算是新贵。

五十岁的县官,那肯定是老人,但五十岁的部台高官,那肯定不算老。

何况练子宁才四十五岁,对比他的级别,属于大有可为的阶段。

练子宁虽然穿着常服,但气质是掩藏不住的,工人们都知道面前的人,一定是位老先生。

“老夫是江西人,在应天府教书,听说北平与别的地方不一样,所以来游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