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假二品的军工联合办(1 / 3)

卫所的维持,七分靠自种,三分靠朝廷调拨。

那么修葺城堡,军备等,大头来自朝廷,人力则来自军户,对于卫所是沉重的负担。

军备一项上。

卫所摆脱给了中华重工。

付出的款项,不足市场价的四成,卫所也没有占太大的便宜,因为卫所节省的是劳动力。

这个劳动力,卫所是不用付钱的,是军户服役承受。

简而言之。

卫所没有占大便宜,中华重工吃大亏,军户享大好处,因为军户不用再承担繁重的劳动。

军户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提高生产,和更多的时间去操练,也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

而中华重工各类冶铁车间的技术发展,摆脱了传统匠户模式的低下效率。

先进设备下的流水线生产方式,只需要用一百人,就达到了需要一千个人才能完成的任务。

规模化生产带来的效率,解决了这个问题。

变成了卫所占小便宜,中华重工获得小利,军户获得了大方便,社会生产量得到了提高。

而生产出来的军备,不但变得廉价,性能反而比以往更高,成为了神奇的事情。

卫所的将领们,至今搞不懂中华重工怎么盈利的。

但是朱棣清楚。

因为朱高炽向他详细的解释过。

“如何维持精锐的军队,一直都是大难题,卫所制施行几十年来,虽然减轻了百姓们的负担,但也显现了不少的弊端。”

“中华重工的调节资源能力,相信父王已经了然,这个能力,不只是在民生上,在军事上也可以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例如卫所军备之事,各得其所,各获利益,才是经久不衰之道,万世之根基。”

朱棣恍然大悟。

“所以你不让咱出征,想要借这个机会,让中华重工和卫所紧密结合,等梳理完后,再让咱来出征,验证效果?”

看到朱棣自己的理解,朱高炽狠狠的点点头。

这也是他的目的之一,不算朱棣误解。

“可也没必要闹出这么大动静啊,你没看到北平城的气氛,就差火星了。”

朱棣不满的说道。

朱高炽没有在乎,反而露出得意,“毕竟算得上改制,人们把注意力转移,才好方便儿子行事。”

“你呀,胆子太大了。”

朱棣无可奈何的点了点朱高炽。

但是朱棣的确没有拒绝。

朱棣是二代。

并且是位素质良好的二代。

他是能接受新事物的,当上皇帝后,也做了许多新的事情出来,做了很多开创性的行为。

在贵州设省,在越南设省,七下西洋。

还创新管理国家方式,成为世界上

用都城守国门。

明初的时候,精华皆在南方,无论是人口,或者粮食产量,还是经济水平等。

加上南北分裂多年等原因。

最后朱棣选择迁都北平。

只有这样,后世才会全力以赴的守住北方。

不会也不可能在受挫的时候,就轻易放弃北方土地,并让南方的物资全力运转北方。

这是初中教科书上,对朱棣迁都的评价。

现在的朱棣看到了北平卫所军备,交给中华重工后带来的好处,他知道老大说的是对的。

中华重工,已经不再是当年朱棣的眼中,任由自己长子去弄出来,考验儿子能力的“玩物”。

前些日子朱棣亲自去观看中华重工蒸汽机火车头,这么抬举中华重工的行为,已经证明朱棣对中华重工改变了以往的态度。

如果中华重工不是在自己嫡长子手中,朱棣早就要亲自接管过来了。

这是国之利器,不能落入私人之手。

朱高炽见朱棣态度松动,又主动给了个大诱饵。

“军工联合办,军商联合办,不应该由中华重工单独掌控,而是归入王府。”

朱高炽笑眯眯的说道。

朱棣忍不住打量了儿子两眼。

自己这个儿子,气量可不大,不是大方的人。

也不能说不大方。

在权利上是不大方的。

什么东西都要控制在自己的手里,容不得外人沾染,朱棣是这么认为的。

“你舍得?”

“有什么舍不得的,只要对北平有好处,儿子自然会支持。”

朱高炽大方的说道。

长史府官员,都司官员,中华重工几位大掌柜,来到了承运殿。

中华重工

北平的政治中心。

经过整整一日的商讨,最后下发了公文。

军工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