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绝世美人的残缺(1 / 3)

七妹的房子是小两层。

面积比较窄,但是高度是一样的。

一层是厨房,客厅,餐厅,二层是两间卧室,加走廊阳台。

站在阳台上,可以看到街道,和周围与对面的房子,还能看到远处的学校。

这里的北平工农学校的规模,仅次于工人子弟学校,也是促成七妹落户于此的主要原因。

虽然七妹经历了不少的磨难,但是她在大剧院的工作,已经让她的眼界比许多人要开阔。

她知道学校的重要性,也知道学校在中华重工体系内部的前程,所以哪怕孩子还小,她已经做好了孩子未来的计划。

好好读书,考上好成绩,毕业后加入中华重工。

而北平的田地上。

百姓们的生活认知并没有发生改变。

甚至许多人家的孩子,仍然当做半个劳动力在使唤,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环境,对孩子有加入工作的需求。

在新时代之前。

西方的工人们很穷很困苦,过着劳苦昏暗的日子,连孩子们都要早早的去当童工。

男人当牲畜使,女人当男人使,孩子当大人使,最后只能领取微薄的工薪勉强度日,寿命极其低下。

终于达到工人们承受的极限,掀起了一个又一个反抗的浪潮。

为社会文明进步和提高自身环境待遇赢得了胜利。

但北平不同。

朱高炽用的社会生产资源分配调控模式,工人们的工作环境仍然辛苦,但是在待遇和工钱,以及社会福利上,与西方的工业社会截然不同。

培养工人们在工厂的主人翁精神。

例如当初刀具一厂厂长检讨之事。

工厂有规章制度之外,也有工人满意度考核。

也就是画了红线之外,工人的意见对工厂的发展管理方向有重要的影响。

这叫做上下结合。

再好的制度,当脱离了底层,也就是虚设,正如朱高炽每每强调的宗旨。

中华重工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追求社会生产力发展,提高百姓生活水平。

不同的目的,自然有不同的表现。

人心齐。

至少在北平的中华重工,以及中华重工体系,已经是当今世界之独一份。

这才是中华重工最大的武器,不败的根基,全面扩张士气如虹的原因所在。

诸多的人都在往一个方向使力,能把泰山移平,何况途中遇到的些许阻碍。

也让朱高炽在北平的调度畅通无阻,可以轻易的做出自己想要的变革。

不是没人反对,而是无力阻止。

犹如浪潮。

一波皆连一波的浪潮,让再坚固菱角分明的岩石,也会被打磨成浪潮所要的滑润。

“诶,你家小儿子回来了。”

七妹和赵家寡妇。

两人都很美。

站在阳台上犹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七妹指着赵家寡妇的家。

“锐哥儿,你娘在这呢,你也来姨家坐坐。”

七妹大方的说道。

赵家寡妇家的孩子都争气。

老大品性好,老二在学校也是好学生,对于赵家老二毕业后的去处,七妹也很好奇。

十五岁的赵锐,听到声音抬头望去,看见了隔壁的贺家小姨和自己的母亲。

他也没多想,直接转头过来。

婆婆带着孩子去公园游玩。

在居住区会有公园,那里有草地和树荫,凉亭,许多的家长会带着小孩在这里游玩打发时间。

七妹的婆婆从乡里来了后,公园是经常去的。

赵锐坐在客厅,七妹去倒茶,赵家寡妇让七妹不要动,七妹仍然笑着倒了杯茶。

赵锐看到是冷的,才一口气喝完。

“还是姨懂事,知道我们年轻人不喜欢喝热茶。”

赵锐大大咧咧的说道。

“你这孩子,怎么跟你姨说话呢,学校学的礼数在哪里。”赵家寡妇气道。

七妹掩嘴而笑:“别说你家老二,你家老二说话有趣,倒有意思的紧。”

“礼是死的,人是活的,礼在心里,而不是故意古板,那些外表越古板的老夫子,心里说不定才道貌岸然呢。”

比起他的大哥,赵锐更加的无拘无束些。

“我是拿这孩子没办法了,说不赢他。”

赵家寡妇叹气道。

“锐哥儿,你从学校回来,学校定了你的去向吗?”七妹关心的问道。

赵锐长叹一声。

听到赵锐的叹气,赵家寡妇和七妹都担忧了起来。

“你快说呀。”

赵家寡妇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