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朱高炽向朱元璋摊牌了(1 / 3)

北平大剧院早就提出了十二平均律的乐理,自然不会像周世子说的那么不堪。

在外面研究的乐师,带回了

用特质瓷器当做发声器的触发部件,使用细铁软头击打,高十二调,中十二调,低十二调。

下面是木架,上面上下三排悬挂固定编钟的新乐器。

鼓、贲鼓、应、田、县鼓、钟、镛、南、钲、磬、缶、编磐、铃、陶铃、雅、祝、和、鸾、簧、哨、埙、言、箫、管、笙、琴、瑟、筑……

各类铁制,瓷制等材料的乐器,或者保持原样,或者加以调整,甚至直接大改。

瓷器乐器从秦朝就已经广为流传。

周世子承认自己小觑了大剧院模式的先进性,大改之前高高在上的态度。

兴奋的和乐器师傅们编制新的曲目,毕竟周世子也是热爱曲调的资深爱好人士。

对戏曲的爱好,超过对权利的追逐。

一点点小误会又算什么,根本不在意自己被打脸。

新的乐器,新的音律。

那些原乐谱自然就有些不足了,需要改进。

大剧院在报纸上发了征求新乐谱的信息,希望民间神通广大的广大人士踊跃参与。

北平的大地上。

今年的收获同样满满。

北平官府的开垦,大宁的开垦,开平的开垦,金州的开垦,化肥的增产,农具的增加……

农业大丰收。

报纸上甚至刊登了中华重工,祝贺北平农业大胜利的丰功伟绩的歌颂。

在人均田亩增加,每亩产量增加,人均耕种效率增加,全方位的上升过程中。

叶希贤愣愣的看着手里的报纸,怀疑自己眼了。

“北平的畜牧业以每年两倍的发展速度增加,马政得到喜人的成果。”

如果报纸上说的是真话。

叶希贤能理解。

粮食增加了,百姓们也就养得起鸡鸭鹅等家禽,还能养得起猪养,耕牛也能增加。

马政关乎国家大事,是北平重要的军事制度,有报纸上说的成果也说得通。

可这建立在报纸上田亩数据的真实性。

上报了这么多田亩,那是要向朝廷缴税的,朝廷的粮税定的不高,可北平的数字太吓人了。

如果是一个月前,叶希贤不会相信,可现在他又不得不信。

因为他真的见到了北平的变化。

从看得见的巨大变化,到肉眼看不见的细微变化,叶希贤这段时间以来,看得异常仔细。

越看越让他惊悚。

他终于明白王礼为何隐晦的说,北平应该是朝廷注意的地方。

太危险了。

一切都太危险了。

叶希贤看了件大麻烦。

现在圣人还在还好,可圣人不在了呢。

应天府削藩言论的风气已经越来越多,已经开始为下一阶段进行铺垫了。

就像皇太孙一系的实力,这些年也在增长一样,是必然的趋势。

而导致北平这些变化的,偏偏是燕王府。

燕王府能接受削藩吗?

叶希贤看来不可能,因为他发现,中华重工完全就是王府的产物,而中华重工又加强了王府对卫所的控制力。

叶希贤终于坐不住了。

等不到朝廷的旨意,他先去了布政司一趟,拜访了布政使颜钝。

“北平将向何方?”

叶希贤开门见山。

颜钝安静了。

可他又不得不回答,面对叶希贤的咄咄逼人,颜钝已经躲避不了,于是他笑了起来。

“最新的报纸,相信叶兄已经看过了吧。”

叶希贤点点头。

“千里做官为了什么呢,北平有现在的样子,士兵们有德,百姓们有仁,官员们有事,皆因为家家粮仓满。”

“北平未来走到何方,本藩台委实不知,但现在的北平,人人都很满意,正如社会报上的文章,百姓们希望一直奋斗下去,因为他们有希望。”

叶希贤对颜钝的回复很失望,也松了口气。

最后叶希贤离开了布政司。

应天府的旨意终于抵达了北平。

叶希贤督办高勉一案,让真相水落石出。

北平炸了锅。

燕王还在陕西。

就算燕王现在返回北平,路上也需要时间。

现在北平都看向了朱高炽。

对这个结果,朱高炽其实有些错愕。

葛诚向自己说过。

北平的变化,葛诚一五一十的告诉过朱元璋,朱元璋从来没有发表过意见。

不出声也是一种态度。

朱高炽下意识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