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的行动(1 / 3)

北平百味大酒楼。

这座酒楼修建了五年,是名小徽商创办的酒楼,见证了中华重工的崛起之路。

现在酒楼的老板,不但开了更多的酒楼,也投资了煤矿行业。

他的资产比五年前扩张了二十倍不止。

就算这么夸张的速度,这位酒楼的东家,在北平也只能算中上规模的商人。

北平最红火的商人张薄,只用了一年就超过了他。

东家很少出现在酒楼。

几名穿着丝绸的朝鲜人,其中还有两名南方的商人,他们共同参与了投资。

现在是他们加深交情的时候。

在桌面上,有好几本书,还有不少的册子和手稿。

“这是我们收集的好东西,准备贡献给图书馆。”一名朝鲜人得意的说道。

“不错不错。”

两名南方的商人好奇的看着手稿。

手稿用的是奇怪的文字,下面有翻译的汉语。

“该国居民大量的劳动和不断的工作,对它的收获和富庶有很大的帮助,甚至于他们连山谷和河流都不放过和剩下,而是按其收成,种植他们认为当地所能生产的种种东西:果园、小麦、大麦、稻米、亚麻及大麻的大片土地,还有很多其他的。”

“所有这些劳动是很容易的,因为他们享有他们财产的极大自由,而且他们人数众多,以及具有耕种土地的人工技术。”

“在整个这个大国,人们不容忍流氓和懒汉,而所有这些除他们要受到严惩外,会被认为是丑恶的。”

“眼下也没有战争,在过去,这个国家的贵族们,认为战争有时给他们的百姓带来巨大损失。”

“他们的国王仅满足于拥有他自己的国家,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竟然没有战火,不可思议的国度。”

“此外,他们天生好吃喝,讲究穿着,家里陈设华丽,尤其是,他们努力工作劳动,是大商人和买卖人;所有这些,连同上述国土的肥沃,使得它可以正当地被称作全世界最富饶的国家。”

几名朝鲜人眼神中有些羡慕。

他们的国家能被人如此称赞该多好。

肯定是这个无名人士孤陋寡闻,还没有去到他们朝鲜,他们朝鲜可是自古学习中华的,并不比中华差。

两名商人则看得兴致勃勃。

任何人见别人如此崇拜自己的国家,心里难免也会高兴的。

“这个人不知道是谁啊。”

“难道是唐朝,或者宋朝的海外人士。”

“缺了许多篇章,头尾都没有找到,估计很难找到是出自谁的手中。”

朝鲜人讨好说道。

他们要靠着沾光做生意,自然不敢得罪。

“要不要献给小王爷?”有商人大胆的说道。

“这会不会太轻了,万一画蛇添足反而不美,我看还是照着流程捐给图书馆更为稳妥些。”

几人商议着。

那些朝鲜使团的官员,所代表的利益阶层,自然有更高渠道的合作方式。

在使团中的一些小人物,有胆子大的,具备开拓心的,勇敢的踏出

他们尝试和小商人合作。

正所谓佘蛇有蛇路,鼠有鼠道。

就像《平凡的世界》一书中,那些开放后却仍然不敢离开土地的人,才是普通人的写照。

相反王满银这种,虽然最后一事无成,却勇敢的离开土地去社会闯荡的人,他的勇气超过普通人。

而比起孙少安,此类胆子大而又脚踏实地,能结合当下,做出正确选择,更是优秀的人才。

孙少平则是看清了道路,在物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追求更高层面的精神境界,这种是高举薪火的人。

正如伟人所言。

天下是很大的,社会组织极其复杂。

那么今日的北平。

事物不停的变化,人们同样会变化,这是自然道理。

正如明中期开始,乃至各种现代思想雏形的各类新学,那些“离经叛道”的言论,也是随着事务发展的提升,从而促进各种思想诞生。

思想随着发展而变化的,哪怕是后世的人文风气,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不是凭空而来的。

北平城的朝鲜人,原来多是经过北平时,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买点商品带回国内挣点小利。

现在北平的变化大,机会多。

那么留下来的朝鲜人也就多了。

他们想要在北平获得更多的东西。

但是他们忘记了一个道理。

他们想要一个东西的时候,需要付出交换的东西。

因此朱高炽并没有阻止这些大大小小的朝鲜人留在北平,在北平参与商贸得利。

除了他们带来更多的资金,会越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