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谁能经得住这种诱惑(1 / 3)

朱棣回到了北平。

原来随周世子北上三万余的军士,绝大多数选择了留下,因为当初的旨意是:发河南都指挥使司属卫马步官军三万四千余人,往塞北筑城屯田。

现在城不用筑了,但是这些士兵加入了屯田。

地方上的人说,卫所现在不用承担苦役。

以往卫所还需要组织人力做许多事,例如修修补补军备,当年河南又一次采买了十几万斤的铁料,下发各卫制作兵器。

更大的诱惑是,那些人说他们的家属来到北平后,可以分到田亩,申请多少就有多少,只有两个条件,不能荒田不能转卖。

只要不违背以上两点,田亩可以传给下一代,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地方上还会提供粮种,提供耕牛农具等,三年还清即可,就算遇到意外也不会催逼。

这么大的诱惑,河南军士们实在是经受不住。

这不是天上掉馅饼吗。

绝大多数人没有准备回去了。

这饼太大太实在,他们回不去了。

没有人不喜欢画大饼。

只要这个大饼是真的。

北平的社会人文提升的这么快,除了优秀的内核,就是人们信任希望,知道他们的未来不是虚假的。

什么都能假,唯独老百姓的脸色不能作假。

明中期被西方称为街道干净,人们注重吃喝,各种节日,富庶先进的理想国。

清中期被西方称为街道脏乱,人们瘦骨嶙嶙,麻木不仁,贫穷落后的愚昧国。

所以老百姓的脸色做不得假。

周世子有些舍不得离开北平城。

除了大剧院,还有北平街道的繁华,以及遇到的人们脸上的笑容,民间社会风气的优良。

不过周世子终于还是离开了。

“我回去后,就把父王研究百草的笔记让人仿写,然后送来北平。”

朱高炽奉朱棣之命,送周世子二十里路。

听到周世子的话,朱高炽笑着说道:“五叔研究百草,对百姓有大利,功在千秋。”

周世子很高兴。

“父王听到你的评价,一定会高兴的。”

周世子又担忧的说道:“那件事闹得很厉害,你要小心啊。”

“没事,天塌下来有高个子扛着。”

朱高炽不以为意。

朱元璋不会对朱棣下手。

亲情是一方面,社稷更是一方面。

现在大明的开国功勋凋零,藩王本来是接替功勋的力量,但目前只有朱棣扛起大旗。

年长的藩王没有如朱元璋意的,年少的藩王们还需要成长时间。

作为成熟的君王,朱元璋不会动朱棣。

这件官司还在打。

后世打官司都耗时耗力,何况今日大明的交通情况,由朱棣扛着,朱元璋不会轻易下决定的。

时间也不够这件官司打完。

说不定还在半路上,二十一个月的时间就耗完了。

风险肯定是有的,但是风险的几率不大。

周世子终于回去了河南。

他很快就让人送来了周王带团队多年研究的百草成果,各种植物的功效作用等。

朱高炽叫来了研发司。

“成立一家医药研发司。”

“恐怕很难哦。”小九直言相告。

大夫的问题。

后世的医生都少,需要省略各种医疗空间来接待更多的患者,何况是古代。

大夫们平日就忙,哪里顾得上来研发司。

一句话。

社会离不开医生,大明更离不开数量稀少的大夫。

“成立医药研发司,现阶段的目的,主要还是以追踪为主。”

“追踪?”

小九好奇的问道。

“民间的方子太多了,滥竽充数的不少,新成立的医药研发司不需要有经验的大夫。”

“这些人专门去民间走访追踪那些被治疗的人,吃的什么方子,效果怎么样。”

“例如风寒,吃的方子感觉有没有变好,多久才彻底根治等等,各方面的数据都记录下来。”

朱高炽详细的向小九介绍,如何引导现阶段的医药研发司。

闻言,小九想了想,觉得这是个漫长而又费力费财的过程,提醒说:“短时间内很难出结果,而且对中华重工带来不了利益。”

小九怕朱高炽误会,连忙解释说:“并不是说这件事不好,但是根据办厂宗旨,除非在重要事项上,否则以盈利为标准。”

小九说的盈利意义和字面盈利不同。

中华重工和中华重工体系,上下游产业链的企业,犹如打造的一个内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