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新时代(2 / 3)

敢不敢来北平,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完全交给北平处置。

粮食。

这几名日本人的船队,甚至主动为金州的船只护航,没有趁着无人的时机,就敢打金州船只的主意。

但是北平多地的开荒,让农民们有了更多的田地,先进的农具,又让农民们可以耕种更多的土地。

更甚至。

最后他们都来了。

所以朱高炽才要在开平成立开平开发基建集团总公司,为商人们头上装上笼头。

例如在台风中,救助过金州渔政的工作人员。

他们制作各种家具,箩筐等轻工具。

因为开平的高速发展,工程部不得不在开平设立分部,以满足大量商行的需求。

在土地兼并后的农业社会。

但是总体上成功的例子要多。

农民们不是土地生产剩余所有者。

“小王爷的教导,属下永世不忘。”

一个核心产业的崛起,必然带动众多的上下产业链,衍生出无数的行业需求。

于是越来越多的商行加入,在开平成立一家又一家的公司,按照开平开发基建集团总公司制定的流程制度。

可这些的日本人完全没有在意,甚至主动为金州解决未在意的隐患。

这些多余的粮食,只会用来让大明的人口增长,而不会让国外的人口增长。

不光草原短缺,朝鲜和日本也短缺。

北平的粮价又下跌了。

“同时。”粮票银行的负责人,自信的接着说道:“也预示着民间充分接纳粮票,有了更小面值的需求。”

忠心的不可思议。

粮食。

这些矿场的工人管理制度是中华重工模式,既属于商行管理,又归属于中华重工领导。

比起旧版粮票,新版的粮票材料用的特制纸张,甚至被水沾上也不会融化。

张薄激动的说道。

那么社会就不会出现问题,必然全面兴盛。

“开平地区使用的都是粮票。”

“粮票上面的粮字,让百姓使用的更放心,而且经过许久的宣传,新工人受老工人的影响,并不抗拒用粮票来发工钱。”

这里就像全国的展示地。

“有二十元,五十元的票额。”

从山东,河南,甚至江西,越来越多的工人,被商行们带来了开平以北地区。

种种的行为令金州不可思议。

这些最先进机器的技术,和绝密的材料,可以说没有哪个势力可以仿造出来,杜绝了潜在的危险。

北平不只是后世的北京。

朱高炽没有了疑问。

张薄表现的很活跃,尽量用平稳的语气,可眼睛里的紧张还是暴露了他的真实情况。

连最南边的福建都有人来到了开平。

“一分对应十文。”

朱高炽关心的问道。

不光是商人们,那些具备手艺的手艺人,许多人也涌入了开平。

而北平增速的农业又稳固了根基。

想起了在地方上见到的矿场。

军工联合办答应了他们的请求,放开金州对他们的部分限制,那些管控物资可以向他们售卖。

“这些初来的人还不熟悉北平,他们领取粮票,心中会不会有顾虑,你们了解过吗?”

朱高炽还见到了张薄。

一笔一笔的资金投入到了中华重工体系,而作为开平总负责开发的开平开发基建集团总公司,自然成为最大的收益者。

幸运的是,田亩产量的增长,并没有让农民的收入降低,反而略有增长。

粮票银行行长回答的很细致,最后笑着说道。

这些日本人太忠心了。

也有的商人失败了。

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参观各地的实地情况,用来加深对地方经济和民生发展的了解。

“一角对应百文。”

工人们不是工业生产剩余的所有者。

朱高炽并没有说假话,也不是利用商人们。

所以朱高炽关心的问道:“这些矿场发的是粮票还是铜钱?”

这些粮食卖不去南方,少部分会卖去山西,极少的会卖去陕西。

因为哪怕是北平也太大了。

只有牢牢分好蛋糕。

开平和大宁,加上北平,犹如三个省,甚至是西方的三个国家那么大。

仍然是管控物资,只对内不对外。

但总体上还是不同的。

南方不缺粮,而北平解决了粮食短缺后,化肥和先进农具的促动下,北平的粮食产量稳步提升。

“你是个聪明人,是从中华重工走出来的人才,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