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宁王府的野心(1 / 3)

“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宁王府。

年轻的宁王,关注着北平,按照他的想法,燕王离开北平前往应天府,北平应该会乱起来。

因为当年的陕西,秦王离开陕西前往应天府时就是这般。

那段时期。

是秦王府失势的时期。

前车之鉴,宁王无法不这么想。

“燕王府前番接连打压不听话的官员,高勉之案为例,后有密云兵变。”

“虽然惹来了今日的果,但也把内部隐藏的隐患提前解除了,所以目前的北平并没有乱。”

宁王府长史府官员的解释,让年轻的宁王又学到了一个知识,忍不住发出最先的感慨。

“宁王府还有能调动的将领吗?”

宁王直接问道。

北平的扩张是快速而又势不可挡的。

大宁毕竟是北平势力延伸出来的,虽然如今成为了宁王的藩地,但是燕王府的影响力摆在那里。

燕王的身份,中华重工的控制,军户经济合作社的深化,种种手段下来,大宁早已经变了。

年轻的宁王有想法,有他的志向,并不愿意当有名无实的藩王。

现在是个机会。

就像陕西的证据,有起有落。

秦王的失势乃至死亡,让陕西行都司的宋晟老将军权力增加。

宁王想要趁燕王之事,拿回自己在大宁的权力。

“如果能拉拢两个人,那么就能打开局面。”

“刘真、张信。”

“刘真是大宁资深将领,和燕山系不是一路人,受到过燕王惩罚,虽然最后随辽东周兴一道向燕王负荆请罪,但心里到底怎么想只有他自己知道。”

“而且刘真是朝廷忠心之将,和应天府那边有些联系,可以试一试。”

“北平行都司的房宽,此人对燕王忠心耿耿,是无法拉拢过来的,但是都司必须要有我们的人。”

“如果能把佥事张信拉拢过来,那么就可以通过他绕过房宽控制北平行都司。”

“上控都司,下借护卫,如此可以扭转大宁当下形势。”

宁王听到了自己想听的计策,可事到临头他又犹豫了起来,他担心事败。

宁王没有胆量。

从靖难之役中他的表现就可以看出来,他有小聪明,但是也只有小聪明。

他为了免除自己的责任,避免失败后的后果,竟然把枪杆子让出去,证明了他的气量

“先见一见刘真吧。”

宁王试探的说道,没有选择和燕王府直接撕破脸,而是决定采用稳妥一些的方式。

如今的北平周边。

开平以西是十九皇子谷王的封地,本该在今年就藩,目前因为北平之事,看起来还未就藩。

然后大宁的宁王。

大宁以东,先后是十五皇子辽王,二十皇子韩王,二十一皇子沈王。

韩王和沈王都因太小还未就藩。

辽王府的王府至今没有建成,暂住在广宁。

朱高炽在金州等一个人。

那个人没来之前,因为刘英的祈求,朱高炽允许见此人一面。

刘英很温顺。

在面见朱高炽的时候,不敢有任何的逾越,比文人还要文人,直接跪在了朱高炽身前。

朱高炽并没有小觑眼前的人。

“你是个聪明人。”

朱高炽评价道。

刘英不敢有丝毫的得意。

他深知双方的实力。

在大海上,谁的船大谁的势力就大。

而金州。

是他们的“根基”。

谁也离不开金州提供的船只,更不提其余的军备物资。

刘英知道。

自己的实力在大海上壮大一分,那么金州至少是壮大十倍,何况金州合作的势力不止他一家。

金州的实力有多强,刘英无法确切的知道,但就是表面上展露出来的,已经让刘英十分清楚。

一百个他也无法动摇金州。

何况金州还有大海上诸多的“爪牙”,只要金州说句话,那些“爪牙”必定蜂拥而上,把刘英瓜分干净。

至于北平。

刘英因为太“恶”,他没有去过,但是有几名日本人和名义上的日本人去过。

他们回来后诉说北平的强大,比金州更强大的存在。

刘英的确是个聪明人,他知道实力的差距,清楚自己的定位,也深知随着自己的船只越多,手下人马越多,需要一个控制手段。

刘英提出了他的请求,希望他的人能在广鹿岛居住。

这是刘英为手下提供的后路,也是他想出控制手下的方式,同时也是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