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智者之死(1 / 2)

“叮铃铃。”

一辆车行驶在道路上。

车辆上挂着风帆,这个季节的风大了起来,人坐在车上驾驶帆车,靠着精巧的零件非常的灵活。

空帆车抵达了密云铁道站,在密云的铁道站外,停放了许多的帆车。

在风大的时候,人们可以坐在车上借助风力直接驾驶,风力微弱的时候,则靠人力和风力结合推动。

制作的非常精巧,各种角度和部件都以节省人力为主。这项技术在十六七世纪,经过吕宋的西班牙传回了西方。

随着畜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帆车还会使用马匹骡驴,在风停的时候使用畜力。

大兴新军二营已经抵达密云铁道站。

几千名马步军正出发前往开平。

炮兵营有十门重炮,十门轮子炮,五门碗口炮,平均每门需要十八个人。

士兵的腰间扎着武装带,带子上配备五颗手榴弹,肩上挎着鸟铳的背带,鸟铳铳口上已经装好了刺刀,

细金属钳子固定在鸟铳身上,武装带的左边,是装纸包火药和铅子的口袋。

每名士兵挎着一个水壶,里面装了凉白开,胸前斜挎着干粮袋,里面是炒面与鱼干,三日的紧急伙食,节省食用可以吃五日。

炮兵前面是车兵。

车厢上装了更多的军事物资,有手榴弹药箱,火药箱,铅子箱,麻绳,铁钉,布等等。

骑兵营走在最前面,为军队开道和警戒。

在密云的铁道站旁的供销社,有专门的药柜,里面有卖止血的药品,有卖治风寒的药品,还有治咳嗽的药品等等。

药品在西方只有贵族才能使用,因为药品的价格非常高,但是在大明,因为生产力的发达。

无论是布匹还是茶叶,或者药品,一般的老百姓都能用得起,价格非常便宜,至少相比于西方是如此的。

大明当下对外的贸易,最精美的商品是不会外销的,包括瓷器这些畅销商品。

畅销国外的商品,多是次一等的品质,最精美质量最好的商品,首先提供给国内的富裕群体。

“真是令人感慨啊。”

供销社的掌柜在门口,见大军的影子已经看不到了,忍不住发出感慨。

他身边的小伙计好奇的问道:“掌柜见多识广,今天怎么还感慨起来了呢。”

掌柜笑道:“正如你所言,我这辈子走南闯北,在这里安顿了下来,的确见多识广,可正因为见多识广才感叹啊。”

供销社的小伙计,越发的好奇起来。

供销社和民间的商户不同。

这里不讲社会中无形的身份等级,所以小伙计自信的和掌柜闲聊,他可没有觉得自己比掌柜要低人一等。

尊重的是掌柜的人,而不是掌柜的身份。

掌柜年轻的时候跑商,去了许多的地方,讲的一些他的故事,令小伙计听得浑身兴奋。

前年加入了中华重工,靠着自己出色的成绩,成为了密云供销社这种一级供销社的大掌柜。

“大军在外作战,最难的就是后勤,你看看这支军队,军备之精不提,最不可思议的是没有动用额外的后勤,基本上靠铁道运输自身的能力提供了十之八九。”

“既然没有后勤之忧,那么只要有铁道,咱们这支军队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呆多久就呆多久,不过是换了个营地罢了。”

小伙计半懂不懂,不过听到掌柜说自家军队厉害,他脸上忍不住露出笑脸,一脸的得意。

“咱们的军队,自然厉害。”

掌柜忍不住又笑了笑,这又是一处厉害的地方。

……

“呜呜呜~”

草原的帐篷外,一名草原老者痛哭。

“智者,你为什么哭了。”

部落的台吉听到这里的消息,带着人赶了过来,关心的问向老人。

老人穿着缝缝补补的袍子,外面套着一件已经破烂不堪的丝绸外衣,在他的帐篷外养着几只羊。

老人的手因为草原酷烈的自然环境,布满了口子,比一般人都要多。

他年轻的时候没有吃过苦,中年开始吃苦,细皮嫩肉已经不习惯劳作,但是生活所迫,他必须参加劳动才能养活自己。

“他死了。”

老人指了指一名死人。

“他老死了。”台吉无所谓的说道,不能理解老人的悲哀。

老人忍不住的落泪。

“我不是为了他而哭啊,他是部落里最后的汉人工匠,以后我们部落再也没有能制作工具的人了。”

年轻的台吉忍不住乐了,拍了拍身上的旧盔甲,又指了指人们身上的弓矢。

“那汉人工匠到了草原是废物,他们从来没有生产过工具,只会浪费部落的食物。”

老人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