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北平律法部(1 / 2)

大宁城。

由宋国公带领二十万明军修建而成,最初同时修建的一批,还有宽河城,会州城,富峪城,四城构建大宁的雏形发展至今。

和北平城一样,有许多卫司衙门驻地在北平,大宁城里也有五个卫司衙门。

燕王的护卫名为燕山三护卫。

宁王的护卫名为营州三护卫。

“会州卫,富裕卫,新城卫,大宁前卫,大宁中卫,五大主力卫的军官已经南下。”

宁王宫。

几名官员立在宁王身前,脸上神情严肃。

“四哥都被押去了京城,他们为何还敢如此?”年轻的宁王如何也想不通。

宁王虽然是朱高炽的长辈,其实只比朱高炽大几个月。

但是和朱高炽有些不同。

宁王行事比较稳重,换个角度也可以说是保守,这是大宁的环境造成的。

后方有朱棣压阵,周边卫所军户大半来自北平,将领更是一半出自北平系。

无论是身份地位,还是实际情况,都让宁王乖乖听话,不敢在朱棣面前违抗。

“本王得感谢大侄儿呀,还跟本王留了个全宁卫,他稳重啊,知道全宁卫不能轻动。”

宁王阴阳怪气,已经对朱高炽气愤到了极点。

大宁幅员辽阔,面积堪比内地大高官达千里之境。

开平拱卫北平西北,大宁则拱卫北平东北。

那么全宁卫则拱卫大宁,是大宁北部最远的一个卫,此卫离大宁最南端长达千里。

全宁卫起到阻绝和警戒作用,如果遇到敌人大规模南下,能为大宁后方争取集结时间。

在大河乐水川附近,土地肥沃,水草丰美,自古为优良的牧场。

《吕氏春秋》、《淮南子》把它列为中国六大川之一。

秦汉称饶乐水,三国、西晋称作乐水,南北朝称弱落水,隋、唐称弱水、满水,自古以来就是汉地。

乃至后来被辽国占据,几百年后,被明朝收复回来重归汉土。

“燕世子之性格近些年来初显,比起其父燕王,此子颇有野心,必定为大患。”

“这些年就不该任由军户合作社在大宁发展,导致下面的军户都靠向了燕王府。”

几名官员束手无策。

道理大家都知道,可解决事情的能力,并不代表他们有。

军户经济合作社,为大宁军户们增加了收入,靠着常年的日常管理,军户经济合作社说的话,有时候比当地卫所官员都好使。

总之。

北平对大宁的各个方面的影响太深,导致双方军事实力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却显得大宁方面毫无抵抗之力。

“不能这么任由下去。”

“我观燕世子此人的习性,不懂收敛为何物,今日图谋了五大主卫,他日恐怕就要图谋营州三护卫。”

“他敢!”

宁王狠狠的拍了桌子。

大宁行都司是燕王府的人,听燕王府的话,宁王没有办法,但是自己的护卫谁敢拿走?

“恐怕燕世子胆子极大。”

“那就不能怪我这个王叔不讲情面了。”宁王下了决定。

朱高炽的“乱来”,诸多不讲规矩的手段,让宁王非常的不适应,有种老实读书人遇到流氓的无奈。

朱高炽不怕违背规矩,宁王可不敢违背规矩,这就导致本处于下方的宁王更加被动。

“兔子急了还咬人,大侄儿实在是欺人太甚。”

宁王当着几名官员的面说道。

“多年来,他在大宁不曾消停的小手段,本王念在叔侄之情,且顾虑朝廷法度,皆大度退让,没想到换来的却是得寸进尺。”

宁王下定了决心,说道:“长史府出面弹劾,把燕世子种种违法犯忌之事全盘托出。”

“尊王爷旨。”

“还有。”

宁王有点小聪明,阴笑道:“我那大侄儿有些狂妄,把别人的忍让当做畏惧。”

“现在我要给他一个教训,从营州三护卫抽点军官,前去五大卫暂代管军权。”

“那些个南下的将领,什么时候回来,什么时候来见本王,等本王满意了,再恢复他们的军权。”

既然不讲规矩,那大家都不讲规矩好了。

宁王也不在意北平行都司了。

毕竟就藩了几年,名正言顺,手里还是有一批将领可以用的,护卫就是最大的底气。

大宁南部五大主力卫所的军官南下,只留下基层军官。

三个月而已。

北平行都司日常管理,并不担心会有什么幺蛾子。

北平。

颜钝的去职已经没有疑问,只不过是早晚的问题,趁着现在颜钝的“消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