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用扫帚扫来的民心(1 / 3)

“王爷呢,王爷去了哪里,大事不好了,北平造反啦。”

一名军官骑马跑来。

王爷不在王府。

河南。

周王和十几名幕僚,竟然在乡间摆弄着草药,身边的幕僚们也和别的王府不一样。

这些幕僚都是周王从大明各地请来的“农业专家”。

一颗颗草药的药性,以及合起来使用的效果,就是周王和这些人一起研究的成果。

周王很幸福。

父皇不管他了,任由他在河南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再也不追求打造成朱元璋想要的样子。

“百姓苦啊。”

周王怜悯的说道,望着手里的一颗植物,园林圃里漫山遍野,依次分类种植。

“百姓头上能有如此爱民的王爷,实乃百姓之福。”幕僚真心实意的说道。

至少这个年代,人们如此想到。

“以前本王在皇城长大,不识人间疾苦,其实本王没什么大志向,比不上大哥,也比不上二哥,三哥,四哥他们。”

周王很老实,是朱元璋五个大儿子里,最老实本分的一个。

“本王就藩后一直很想家,实在想的狠了,忍不住跑回老家看看,没想到父皇会那么生气。”

周王忍不住感叹,“竟然因此被发配去了云南,没想到云南的百姓更苦,云南的种植方式落后,又是烟瘴之地。”

“百姓们吃不饱肚子,常常去吃树根吃野草野菜,但是野外的植物不少是有毒的,百姓们信息阻塞,无法辨认。”

“他们经常生病,生病了也只能求神拜佛,没有草药可以医治。”

“从那时候起,本王就发誓,要把天下的植物都研究出来,让百姓们知道野外的植物,哪些是可以吃的,哪些是可以治病的,哪些是有毒的,既不让他们费钱,又让他们能治病,还能吃饱肚子。”

“想不到在这件事上,咱的半生就这么耗过去了,仿佛还在昨日。”周王看着手上的皱纹,感叹时间的消逝。

“王爷才有大志,真正的大志,天下百姓都会感激王爷的,咱们的草药宝典,明年就差不多健全了。”

周王是个不在乎权利的人,连兵权都不在乎。

否则当初就不会让世子送几万军户去大宁。

也是这位王爷。

未来朱允炆削藩时,黄子澄提出的先易后难,先动到了这位王爷头上。

先后编著出《救荒本草》、《保生余录》、《袖珍方》、《普济方》……这位十五世纪初期,当时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

“王爷。”

王府的人终于找到了周王,带来了北平造反的消息。

“啊?”

周王惊呆了。

“太原一日被克,我们河南有危险,请王爷即刻回王府。”

“这可如何是好啊。”

周王一时间束手无策,下意识的问道:“世子呢?”

“世子不在王府,听说去找人编曲去了。”

“这畜生。”

周王忍不住骂道。

他自己“不务正业”,被他老子朱元璋厌烦了许久,最后才放弃任由他在藩地“胡来。”

结果他倒埋怨起自己的儿子“不务正业”,明代著名的杂剧作家。

“啊?堂哥造反?”

周世子被找了回来,不可思议的问道。

前番在北平,他可是和朱高炽相处的不错,一点也不认为自己不务正业。

北平的大剧院可是朱高炽创造出来的,周世子还以为是同道中人。

“你赶紧去巡军,那孩子胆子太大了,让各地军队做好准备。”周王连忙催促道。

周世子张着嘴,父亲让自己去干什么?

“怎么,你不敢去?”

“父王,儿子的本事,父王如何不知,岂是能带兵之人。”周世子很有自知之明。

两父子都是老实巴交,性格宽厚的性子。

周世子更是如此。

否则他的弟弟也不会生出陷害他的胆气。

周世子承袭王位后,也是

明朝殉葬制度继承元朝制度,在明中前期由明英宗废止,当时的周世子是有大功的。

两父子大眼瞪小眼。

河南几十年没打仗,两位也都没有带过兵,的确不知道如何带兵打仗。

特别是北平战功赫赫,一日克太原,两父子更不敢对抗了。

“你那堂兄和善否?”

“和善。”周世子肯定的说道。

“那就好。”周王松了口气。

……

山东的鲁王已经病故,唯独齐王派人来联络周王,商议共同防御,等待朝廷的命令。

齐王派来的人进入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