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世子出现在街面(1 / 3)

“听说了吗,门票就卖了两万元呢。”

“必须的,就这建筑,建造成本是天文数字,虽然没有对外公布,但是脚趾头都能想出来。”

两个蹲在地上的汉子,吃着碗里的肠粉,望着从来没有见到过的景象。

人们凭票入场。

在北平综合大场的外面,修建了宽广的广场,地面铺设砖石,还有整齐的树苗。

北平城中的摊贩,好像都被吸引了来。

因为一眼望不到头的广场上,到处都是摊贩。

二十万人,光在吃一项上,就得是多大的一笔钱财,既然愿意来玩,必然也愿意买点玩物和衣服帽子类的商品吧。

愿意买票的人,属于有消费能力的群体,同样证明了北平以人为本的工资体系的效果。

正是因为北平培养了大量待遇高的工人阶级,加上稳定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才促成了庞大的内需。

北平综合大场的建筑,主打一个宽厚坚固。

是工程部总部亲自规划设计与修建的,也向全国展示工程部的技术能力。

“来碗肠粉。”

一名穿着便服军装的军人,哪怕是假期也站的笔直,常年的训练,已经成为了他的本能。

出营后不得佩戴标识,所以看不出他的身份,但人们都知道这是位新军军人。

“加不加鸡蛋。”摊贩客气的问道。

“加。”

“好叻。”

热气腾腾的食铺,摊贩主忙的汗流浃背,嘴上露出热情的笑容,装钱盒的盒子就这么摆在柜台上。

里面满是一厘两厘五厘的粮票,看来大额的粮票被单独收了起来。

摊贩熟练的抽出蒸笼中的簸箕,竹条编制的簸箕上,蒸熟的肠粉,上面还有鸡蛋,撒着葱

摊贩用两片竹片卷成一团,然后切割几下后,从煤炉上的热水锅中中夹出一个碗,装入碗中递给了客人。

一行差人出现在此处,进行巡逻工作。

根据门摊管理衙门的规定,所有提供食物的酒楼,摊贩等等,使用的碗都需要经过滚烫热水的烫煮。

严格的管理,和高额的罚金,让摊贩们不敢违反。

所有的食摊都会直接摆出来。

煤炉上的大号铁锅里,滚烫的热水中,洗好的碗筷丢入里面烫煮,用竹夹子夹出来。

“借过,借过。”

推着蜂窝煤的卖煤人,满嘴的客气。

摊贩们的生意太好了,从天未亮就开始了忙碌,各家的生意没有停歇过。

蜂窝煤也得加班加点的送啊。

前年的军户子弟老三,如今的队长李坚,端着装了肠粉的碗,看了下桌子上桌满了人,于是有样学样,蹲在地面上大口吃了起来。

摊贩把面糊倒入簸箕中,摇晃一圈摊平了,撒上些葱,塞入蒸笼中。

肠粉的制作速度快,蒸熟的也快,摊贩这里的生意好的不得了,李坚吃了一半就要挪位子给排队的人。

水车运送了过来,摊贩买了新水,脏水被车夫收走,一名妇人重新把清水倒入大盆中。

这盆清水用不了多久又会变成脏水,幸亏有大量的水车为他们送水。

从中华重工的集市诞生起,北平对于摊贩的态度采取支持。

但是支持不是放纵。

在为摊贩们创造有利环境的政策下,换取摊贩们主动遵守规章管理制度。

这个制度并不是为摊贩们带来麻烦,相反,正因为干净卫生的环境,摊贩们的生意会更好。

同时还有严格的处罚条例,恩威并施之下,摊贩们非常遵守管理条例。

例如这次来广场摆摊。

人人都可以报名,没有对摊贩的限制,唯独人人要在管理条例上签字,遵守摆摊的规矩。

违背条例严重者,甚至会被没收一切,并且给予高额的罚金。

李坚主动把空碗送到妇人手上。

“谢谢。”

妇人吓了一跳,抬起头,满是汗水的脸庞,看到李坚的样子,露出感激的笑容。

李坚转身离开。

原处。

人群中,一名带着军帽,同样穿着军服的军人,眼睛犀利的盯着李坚。

嘴角弧线的笑容,显得异常的自信。

他就这么看着李坚。

李坚仿佛感受到了什么,下意识的回头,撞见了那人的眼神。

那人的眼睛动也不动,直盯着李坚,两人的目光在半空中相撞,谁也没有先避开视线。

许多人发现了这里的异样。

这两个军人难道有私仇吗?大庭广众之下不会打起来吧。

北平多年对军人形象的宣传已经深入人心,加上军人的超高待遇,军人已经是百姓们仰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