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北平空中的神迹(1 / 3)

应天府。

京城。

从金州来的大夫,正在向朱元璋和朱棣讲解。

其中一名大夫揉着朱元璋的颈部。

朱元璋舒服的差点叫出声。

“因为圣人常年的伏案工作,所以这里的骨头发生了变形,常年压迫血管,才常常头痛眼恶心。”

“那有的治疗吗?”朱棣关心的问道。

大夫摇了摇头。

“但是可以缓解,每日按时歇息,保证精力的恢复,以及减少低头的动作。”

大夫们讲着各项日常注意事项。

他们在金州见过了太多的骨头,对人体的熟络超过了所有人,轻易的摸到朱元璋的脊椎。

最后他们开了些药方。

“这副药起活血的作用,另外一副药化瘀血。”

……

朱元璋听到自己的病疼能减轻,脸上笑的合不拢嘴。

他当然希望能长命百岁。

可他也不像那些有名的求长生的皇帝,并没有做出太多惊人的求长生事迹。

甚至后世有人笑称,朱元璋天天加班工作,哪里顾得上去求长生,反而因为没有功夫去吃丹药,倒是活的更长久。

他更高兴自己不用再受疾病的痛苦。

“金州的大夫比御医强。”

朱元璋称赞道。

朱棣不敢受。

夸赞的越好,承担的责任越大,事关父皇的龙体,朱棣可不敢马虎,推诿道:“不懂规矩罢了,所以言语上惊人些。”

朱元璋不认可。

认真的说道:“咱最近好吃好睡,的确病痛减轻了不少,印证金州大夫们的说法,咱是比较信服的。”

朱棣见此也不再推诿。

“父皇龙体康安,儿臣也高兴。”

“你不怕咱身体好了?”朱元璋故意问道。

朱棣诚心道:“儿臣只盼父皇好。”

长子死了,二子死了,三子也死了,老四看上去不像短命之人,加上老四的长子。

老四长子马上又要有孩子了。

种种的消息,都让朱元璋认可了朱棣。

“开春后,等炽儿进京,咱下旨封你为太子,国家你也一并监之吧,只是希望你善待朱允炆。”

朱元璋叹了口气。

人最怕松懈。

松懈了年余的朱元璋,已经无法再像以往那么一心公文,反倒是最近的生活,让朱元璋感到惬意。

自己已经七十了,是该好好休息了。

朱棣的表现,朱高炽的表现,让朱元璋越来越放心。

朱元璋并不是舍不得放权的人。

朱标活着的时候,朱元璋就放权了。

许多事情其实出于朱标之手,但是朱标的手腕很高,人们最后认为是朱元璋干的。

在放权这方面,朱元璋不但很大方,而且还愿意承担罪名,留给了朱标偌大的好名声。

什么九龙夺嫡。

无非是老皇帝不愿意放权,又担心自己衰老,害怕皇权旁落,因此挑逗自己儿子们内斗的政治手腕,也让国家陷入了内耗。

如果放在明朝,那是文人们笔下十恶不赦的大昏君行为。

清朝不过是没文人敢骂,写都不敢写而已。

“父皇放心,儿臣不会亏待侄儿的。”朱棣保证道。

朱元璋不置可否。

他能管他活着的时候,还能管自己死后的事情不成,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

朱棣见状,拿起朱高炽的书信笑道。

“炽儿奏请,希望在西域行省设立西域大都督。”

朱元璋看了过去。

忍不住的摇头,“这么锋利的宝刀,总要亮相的,下面的人也不会甘愿。”

新军如此强大。

哪个新军将领不愿意去打仗,不希望趁着这么好的时机去建功立业。

是啊。

朱棣当了太子。

下面的将领们很开心,可是他们的功劳怎么算呢。

宝刀要吸血。

不吸自己的血,就要吸外面的血。

“北平的报纸上可以看出,北平求战之心甚切,不是谁可以挡住的。”

“父皇如何看?”朱棣请示。

“让他们满足,能保持下面人的战心是好事。”

朱元璋同意了,“多少将领获得了些成就,不是满足于温柔乡中,就是野心高涨,而能一直维持本心的不多。”

不过他又问道:“会不会耽误炽儿来京城?”

虽然对金州大夫好感不少,但是毕竟年过七十,朱元璋不想耽搁太久了。

如果有个万一,那么对于当下的局势会非常的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