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小王爷,前方就是应天府(1 / 3)

山东济南府肥城。

“咚咚锵。”

“咚咚锵。”

军户经济合作社的带领中,卫司衙门的配合下,当地的卫所掀起了大开荒运动。

歌舞团在工地上,为开挖沟渠的军户们敲锣打鼓。

“人人加把劲,来年多分地。”

“努力干,大力干,干的越多,分田越多。”

工作人员们敲着快板。

军户们推动一辆辆的推车,把挖出的泥土运到已经堆成了小山一样的土坡。

“唱得好喲。”

有汉子推着推车竟然跑起来,脸上满是笑容。

他的全家上阵。

老人小孩妇孺,都在工地上干活。

根据规划。

他们家要分一百亩地呢。

人人都充满了干劲。

整个肥城的卫所,都在进行农业运动。

由军户经济合作社提供工具,农业发展粮票银行提供资金贷款,地方官府和卫司衙门辅助。

“往年征徭役,军户们各个老油条一样的推诿,想不到能看到今日的场景。”

工地上的卫所官员感叹道。

“以前是为官府干活,如今是为自己干活。”

“人家出钱出粮出工具,自己出把力,这么好的机会,哪家军户会错过机会?”

“谁家军户不想要一百亩土地。”

“看来军户们还是不怕劳作的嘛,以前各个都嫌干活累,想方设法的偷懒。”

茶棚。

几名官员不干活闲聊。

周围劳动的军户们,并没有人内心暗骂。

没有人在乎这些官员们偷懒,军户们反而觉得理所当然。

田地开荒好了,是分给军户们的,跟他们官员一点利益都没有,人家当然不愿意卖力了。

能来露个面已经仁至义尽。

在这方面,军户们突然通情达理,对事物宽仁起来。

一处洼地。

“轰隆隆。”

挖出的沟渠连接到了远处的河流,蒸汽机正在把洼地的积水抽入沟渠中。

旁边是高高的泥土堆积起来的土坡,人们用手里的铁锹,犹如机器一样不疲惫的一锹锹的劳动。

水渠一日一变。

变得越来越长,越来越高。

技术人员用水平仪测量,工人们挑着沉重的机器。

“嗬哟。”

“嗬哟。”

数百斤的机器,人们靠着肩膀,喊着号子,从大车上搬运到了工地中。

平滑的铁头,下窄上宽。

由四头牛拉动。

把沟渠定型。

多余的泥土被带了出来。

随后是大石滚筒,压实土地。

此时。

“轰轰轰。”

一台“怪物”惊动了周围的军户们,人们张大了嘴巴,不可思议的看着“怪物”。

蒸汽机火车头,竟然被开到了工地上。

大圆筒的轮子在泥地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两台蒸汽机机车在沟渠上左右各一台。

他们用铁链拉动沟渠里像犁头一样宽大的机器,在两台蒸汽机机车的带动下,沟渠随着巨大犁头的滑动,留下了平滑的沟渠。

而沟渠两旁的渠面,随着沉重的蒸汽机机车的大铁桶轮子,肉眼可见的被压实。

军户们

“快来看稀奇喽。”

“老天爷呀。”

……

在人们的惊叹声中,两台蒸汽机只用了两个时辰,就干完了数十人一天才能干完的活计。

随着蒸汽机机头的使用,周围越来越多的工地的军户们,看到了这两辆鼎鼎大名的“大铁牛”。

“军户是大明的根基。”

“今日我为人人,他日人人为我。”

“大片井制度是军户们最好的模式,只有大片井制度,才能保障军户们的利益。”

随着宣传的标语,军户们越来越了解什么叫做大片井制度。

新军的整编。

那些去过北平的军人们,为家人们留下了书信。

告诉各地的军户,什么叫大片井制度。

“北平的军户免交粮税。”

“北平的军户们家家都在起楼房。”

“北平的军户们不愁娶不到媳妇,他们的女儿各家都抢着要。”

各地的卫所,军户们都在期盼大片井制度。

一处处的农业大寨,随着开春的气候,又焕发出了光彩。

人们集中在土地上。

不是为了在原来的田亩上劳作,而是开荒更多的土地,为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