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朱元璋的不适应(1 / 3)

京城。

淳化新城区。

蹴鞠广场,工人们人山人海,为赛场上的两支踢球队伍助威呐喊,人们的神情狂热而又激动。

‘黄先生’和他的晚辈,以及他的随从,在露天的广场人一点儿也不起眼。

蹴鞠场地需要门票,但是门票的价格很低。

传统的百姓维持温饱,是舍不得消费的,最高的理想生活是自给自足。

但大明的工人们不同,稳定的生活与良好的待遇,使得他们有消费基础。

而兴起的各类的赛事与活动,刺激了他们的参与欲望。

这些道理,‘黄先生’并不太懂。

这位传统的农民,从开始的好奇,到欣喜,等到变化越来越多的时候,逐渐出现了不适。

一口铁锅传三代,已经说明了农业社会的风气。

从中华重工出来的高层管事,王仁一直对皇太孙当年的某句话记忆犹新。

淳化关已经不再检查过往人流,除了京城,周边的城池都取消了入城的检查,除非是施行戒严的时候。

有从周边农户家里来的,也有工人们自己的,或者摊贩们的,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家庭,但是很容易交成了朋友和敌人。

随从忍不住感叹道。

而清朝。

自给自足的小农思想,仍然保留在朱元璋的内心。

“怎么样?”朱元璋笑呵呵的问道。

在传统的社会,资源是很昂贵的,需要提倡节省,百姓们也没有余力去担负。

减轻百姓的负担,从军事到生产,是他当上皇帝以来,一直在做的事情。

两帮打架的孩子,见到李道信的凶样子,还有一连几个大人,两帮孩子不敢再闹,一窝蜂的跑了。

他是真没有想到,当初这里可是荒地,虽然知道会大变,可真的见到了,所受到的震撼,不是耳听就能比拟的。

普通百姓的购买欲,是起伏不定的,他可能一文钱也不,也可能一下子上几百文,甚至上千文。

“老爷,太厉害了。”

李道信上前大喝。

有专门的粪便池,新城区修建了很多,并不起眼的行业,却是许多商行争抢要承包的项目。

上辈子九九六,这辈子零零七,越活越回去了。

如果非要用使用话术。

老人点点头。

因为有。

朱高炽关心的问道。

有的楼房已经盖好了,大厦还在修建中,但是已经看得到框架,的确很高很高。

哪怕清朝灭亡了,仍然被外部分割和割取,最后哪怕有无数的先民努力奋斗,更有几代人的付出,但是后世一直在追赶。

“你们大人在哪里。”

与传统农村社会风气截然不同的热情,老人心里有些难以接受,一点君子之风也没有。

“皇爷爷今日去了哪里?”

朱高炽在案几后,他的前方满是奏疏,什么九九六,他是零零七,让人欲哭无泪。

朱高炽忍不住的怀疑,朱棣是不是想要撂挑子,这才要亲自去西征,否则为何去的这么急。

但是比起工业社会。

所以充满内部矛盾,但是在对外部的探取上,内部是没有矛盾的,在这方面是一致的利益。

总之。

文化能预示文明,文明就是生产力。

他老是觉得如今的大明,朝廷开支越来越大了,隐隐认为岂不是增加了百姓的负担么。

本质上。

多年的相随,几人倒是胆子大了些。

后世有人说宋朝不如辽金生产力高,但是宋朝出版的书籍,是辽夏金元之和的三倍。

从过道上离开,很快通过下方的走廊,逐渐安静了下来,不像刚才那么喧哗。

哪怕如今的新城区还在建造中,可就算如今的规模,已经让人惊叹无比。

朱高炽倒不觉得累,主要是单调。

农业社会的有,不如工业社会的广,正如土地生产力有上限,而工业无上限。

朱元璋没有生气,嘴角反而翘起,想起了他自己的童年。

看出了老人的不舒服,他的晚辈贴心的上前说道,因为赛场的声音太大,他也只能提高自己的音量。

门口的声音,打断了朱高炽的思路,他连忙起身上前行礼。

淳化新城区。

老人一行走在新城区的街道上,看着忙碌的工地,和最开始的模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没有再如历史上一样的病逝,倒也不算意外。

大门前请了腰鼓队,打着鼓吹着号,鞭炮响了一串又一串,地面铺满了红纸屑。

他怕孙子不能吃苦。

那么后世美国人说美国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