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朱元璋的担忧(1 / 3)

洪武三十三年春。

大地春回。

“卖报啦。”

“卖报啦。”

京城南区。

淳化新城的街头,卖报的孩子们,用着报社发的书袋,装着最新的旬报,寻找着买报的客人。

“叮铃铃。”

用石砖铺设的宽广街道上,中间是两条铁轨,马拉公车的车夫,摇晃着铃铛,提醒人们不要占道。

以铁轨为分界线,人们靠右行走,马车以及骑着牲口的人们,大多数靠近铁轨这边,而行人们则靠两旁。

街头修建的公用茅房,分为男女茅房,男左女右,隔墙不但写了汉字标明,还用石灰画了白色的裙子与裤子的图案,哪怕不识字也能看得明白。

在甘德与石申发明的赤道仪的帮助下,与马蓬瀛夫人一起证明了大地是圆形,围绕太阳转的理论,称为马黄宇宙概念

周通和同伴在衙门递交了名牌,等候衙门官员的召见,他的同伴感叹的说道。

中年人把钱塞给了他,毫不犹豫的转身离开,他的同伴向报童挤了鬼脸,然后跟了上去。

皇太孙殿下常说,先富带动后富。

报童生怕他们看完了报纸的内容,不给钱就走了,又听到中年人的交谈,忍不住竖起耳朵。

大明太大了。

锦衣卫李道信不说话,纪纲禀报道。

报童愣了愣。

根据甘德理论与石申理论,一位姓黄的学者,提出了他的黄氏理论,定下天文宇宙观,黄与赤线。

一个人牵连一窝,一群人牵连一大片。

“啊,先生,我找不开。”

“哟呵。”

对于如何安置弟弟们,朱棣与儿子早就商量过了。

朱高炽仍然开口说道。

报童良久才反应过来,正要把钱还回去,对方已经跨进了衙门口的门槛。

朱元璋的视线下,大臣们更加的沉默,皆是一副打定了不开口的模样。

朱棣连忙靠近,想要搀扶朱元璋,朱元璋抬起胳膊,避开了朱棣的手。

最后一趟的粪车,粪车车夫从公用茅房里收集完“农家肥”,趁着人还不多的时候,离开了新城区。

朱棣看了眼儿子。

“你父亲呢。”

朱高炽点了点头,算是回答了朱棣。

朱元璋坐在高台上,太子坐在下面的案几后,皇太孙殿下与内阁阁员,六部尚书们立在殿内。

“别做给咱看。”

周通起身,没有回答。

报童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正要开口要钱。

“给你。”

他不富。

“主要来自秦王长史府的几名官员,他们联络了不少人,根据供状,楚王殿下有参与其中。”

“又发明了新机器。”

“元凶无法饶恕,但其家人,应当以流放论处,如有查明无辜者,则不应该被牵连。”

内阁的阁员们。

报童摸着手里的粮票,从来没有如此直观的感受到世界对他的善意,两眼忍不住通红。

报童露出了笑容,提着自己的袋子,一袋子的报纸分量可不轻,小孩摇晃的跑了过去。

还发现了木星的伴随星,八百颗太阳的名字,测定了一百二十颗恒星的方位,创造了天文学。

“都散了吧。”

“小孩。”

不算未就藩的,那些就藩的藩王,北边的一个个被朱高炽这臭小子给收拾掉,南边的就剩下楚王、蜀王、湘王。

中年人掏出了一角钱。

杀人当然是个好办法,可以解决问题,只是现在牵连的态势发展下去,难道杀个几万人?

……

朱元璋打量着殿内大臣们的神情。

天色很早。

朱高炽低着头。

报纸上写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先民,楚国的甘德与魏国的石申天文学家,写的《甘石星经》,观测了金木水火土的运行轨迹,发现了五个行星出没的规律。

谨身殿。

朱高炽猛然抬起头,正要开口说话,看到了朱棣严厉的眼神,其中满是警告的意味。

最后不但广东的朱允炆被指出来,连楚王也被点名。

因为九年前,北平行省的他也是穷人。

“回去老家,告诉你父亲,去找一份工作。”中年人想当然的吩咐道。

有人要阴谋杀皇帝。

众人告退。

今日的事情,有几分是做给他看得,不愿意扫儿子的孝心,但他也没有兴致。

还有老六,又或者老大老二的孩子要害自己,朱元璋心里更绝悲凉。

那名中年人掏出一张硬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