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全大明的反对(1 / 3)

提出问题,并要提出解决办法。

社会学家赵胜的观点发表在社会报上,提出了控制人口,减少生育的提倡。

以往的报纸,哪怕有争议,但是顶多毁誉参半。

一日之间。

赵胜成为了人人喊打的对象。

“此人是国贼。”

“大奸大恶,有史以来未有之。”

乡绅们甚至不需要引导,只需要把赵胜的原话告诉百姓们,立刻引起了老百姓们的破口大骂。

整个大明,从来没有如此齐心协力痛骂一个人的时候。

赵胜甚至不敢出门。

老百姓可不管大道理,众怒不可犯。

朱元璋都赶来亲自告诫朱高炽,“那赵胜的提议,你可不能为他说话。”

朱高炽张了张嘴,无奈的放弃。

他要是敢在大明提出国策,他可真没这份组织力能压下百姓的反对,会成为全天下不能理解的皇太孙。

一个全国都痛恨的人,哪怕是朱高炽也无法承担。

“延续血脉,从古以来都是老百姓最重视的事情,也是历来国家君主支持的。”

朱元璋说道。

是啊。

所以大一统环境,加上古中国优秀的科技和医疗,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历史周期循环。

后世人们常常纳闷,为何越是早期的时候,朝代存在的时间越久,越往后反而越短呢。

因为技术发展,带来的更多人口增长,就这么简单。

反观西方。

农业产量低下,二比一的粮种收获率,对比中国二十比一的粮种收回率。

农业的高产量,需要天文学,水利工程,灌溉设施,引水技术,冶铁行业,耕种技术,有机肥等等支持。

各方面上,西方都要远远低于中国,更有西方常年的战争,医学水平落后。

中医和医药体系,在现代医学面前很落后,但是解决了古代没有的问题。

并不是后世部分言论,什么大猩猩没有中医也繁衍了下来,却忽略了人口上的差距。

“就算是军队,甚至是新军,也不会支持的。”

朱元璋强调道。

“皇爷爷放心,孙儿懂得其中的厉害,不会乱来的。”朱高炽开口说道。

得到了朱高炽的保证,朱元璋才放心的离去。

因为赵胜的观念,获得了全社会的反对。

控制外国女性人口赴大明的政策,自然也遭到了反对,朱高炽不会亲自下场支持,因此这条建议也没有被通过。

闭门在家的赵胜并没有闲着,很快在社会报上又发表了理论。

关于支持工业化发展的根本。

机器代替人力。

“为什么在工业化社会以前,从来没有像如今的大明,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

“因为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进步,在数量和持续性等方面均不同于脱胎于工业化社会经济增长。”

“尽管传统农业社会的进步,足以影响到整个国家,而不仅仅是有利于个别地区、城市或者社会群体。”

“但是,这些效益,很快会被人口增长的压力,这一严酷事实所抵消。”

“因为统计学的原因,关于早期传统农业社会经济增长的统计料是不足的,因此以前的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必须从关于个别地方和个别史料的不完整记录中推算出来。”

“但是我和大量的学者,启动了一项对于从唐以来,绵延长达近八个甲子之久的工钱和价格数据资料的研究证实。”

“传统农业社会的生活水平,主要取决于人口。”

“这也就是为什么唐宋刚开国时,国家发展越来越好,而到了后期,国力越来越下降。”

“因为开国时期,人均资源多,随着人口的增长速度,而农业社会土地收获有限,很快人们会陷入贫困。”

“贫困的活不下去,就只能卖自己的生产资料,成为别人的佃户,这不是任何政策可以改变的,也就是为什么唐宋许多优秀的大臣进行改革,却无一成功的原因。”

“我朝人口经过二十余年的修生养息,获得了大大的增加,但总体上人均资源还是富有的。”

“因此皇太孙殿下在北平推动工业化发展,加上政策的辅助,以人为本的前提,保障了人工体系,有利的推动了机器的大发展。”

……

春和宫阁楼。

朱高炽坐在椅子上,平台的视线开拓,郭彩莲带着大儿子和小女儿,一家子聚会。

朱高炽低着头看报纸。

郭彩莲引着儿女在远处玩,不打扰朱高炽。

朱高炽很自豪。

收复塞南,亦力把里,安南,乃至开拓东察合台汗国,都不如在培养出了大批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