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交趾的人心(1 / 3)

大雨倾盆。

朱能带领的军队,在泥地上寸步难行。

后方粮草的运输更加艰难。

南方各府的叛乱,犹如野火一般的茂盛,惊呆了交趾北部。

朱能无奈的停止行军,野外搭建营地。

结果这场雨断断续续下了半个月。

别说行车,走人都不行。

雨后的蚊虫成群,可以把人抬着走,明军士兵们闷热不已,可没有人敢打开帐篷,只要几息的时间,无数的蚊虫就会飞入帐内,让人们痛苦不堪,比起燥热,他们还是选择了后者。

赤着胳膊的士兵们,满身是汗的呆在帐内,用一切物品来扇风。

而伙房更加的辛苦。

既要为全军做饭,还要提供凉白开和凉茶,一连病倒了好些人,更让人着急的是补给。

叛军的补给不多,只能维持自身。

而周边百姓的余粮也不多,大军又不能劫掠。

“反正华族少。”

隔壁的老挝军民宣慰使刀线歹派来了五百名土兵,大明收复了交趾,震慑了周边的地区,作为大明宣慰使的刀线歹,为了表示自己的恭敬,主动派使者联络朱棣,要派军为大明作战。

刀线歹是音译。

而黎贼父子的名字却不是音译。

老挝土兵的首领叫做刀图里,同样是音译。

刀图里说着不熟练的中国话,需要通译帮忙翻译,“交趾南部非华族的百姓,都是叛军的支持者,从他们那里搜刮物资,还能消除叛军得到的支持。”

朱能一口拒绝。

交趾南部虽然有大量的非华族人口,但也同样有华族人口。

大军在野外,无法清楚的判别出来。

术有专攻。

战后的治理与清算工作,由官吏们去负责。

交趾北部的稳定,与交趾南部的叛乱,让朱能更加理解了皇太孙殿下的心理,这就是现实,现实给人们上的一课,远远比口头所讲的道理要震撼。

大明在交趾可以说是费心费力,掏肝掏肺。

结果呢。

非华族的交趾百姓并不领情。

有史以来。

历史上大明收复交趾的战争,可谓是古代中外最仁德的一次战争,不但没有汲取,反而运来了大量的物资,而交趾南部的叛乱,又证明了一切。

畏威而不怀德。

道理只能向同一个立场的人才能讲通。

在两者的基础上,朱能深刻遵守朱高炽的战略。

对待反抗势力务必歼灭到底,对待自己人则给予春天般的温暖。

为了不误伤自己人,清算交趾南部反对势力的工作,朱能也没有因为现在遇到的麻烦而改变计划。

刀图里回去后闷闷不乐。

通译好奇的询问。

“我观朝廷,对待汉人太过仁德,我又不是汉人,实在是羡慕。”

刀图里解释道。

“哈哈。”

通译是朱棣派来的,懂得不少东南亚地区的方言。

“你虽不是汉人,但你是明人啊。”

“啊?”

“你是我大明老挝宣慰司的指挥佥事,是我大明的武将,别人羡慕你都来不及呢,你何必羡慕别人。”

“而我中华文明,除了血脉传承,更有文化传承。国内有蒙古人,女真人,朝鲜人,色目人,他们做官的,为将的,从商的,甚至还有成为勋贵的。”

通译一一介绍道。

明朝的蒙古勋贵并不少,乃至崇祯亡国时,京城还有不少的蒙古勋贵。

“你认为自己是中国人,那你就是中国人,只有你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才会心有忧患。”通译指出来。

刀图里的担心,是因为他没有把自己当中国人。

通译很明白。

老挝虽然是大明的宣慰司,可老挝太过遥远,无论是文化还是血脉,都和交趾不同。

刀图里恍然大悟。

自己可是大明的指挥佥事,有籍贯的,朝廷亲封。

大哥听到大明的厉害,所以派了自己来,结果看了看,大明是真厉害。

如此的气候和环境,大明的士兵竟然还能保持战斗力,反观自己带来的儿郎们,早已经士气皆无,不知道的,还以为明军才是土兵呢,比他们还能适应本地的气候。

蚊虫的繁多,还有气候的难耐,让明军的伤病率开始提升。

雨期好转。

从交州府派来了许多的大夫,并且还有大量的药物。

“这是天时啊。”

朱能无奈的感叹。

雨期加上军中的温病,导致他现在只能大军休整,给了叛军喘气的机会,现在减少非战斗伤亡才是最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