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龙头的竞争(1 / 3)

“军火商人们当然希望大明继续打仗,天下的仗打不完,他们的钱就挣不完。”

文华殿。

朱高炽听到军工联合办与军商联合办的建议,当场嗤笑道。

军火商人们得知大明因为经济问题,结束了在中亚半岛的战争,各个争先恐后的主动捐款,甚至愿意主动降价供应军队,喊着不让大明利益受到丝毫损伤的口号。

可谓是感人肺腑。

可军火商人们的那一套,朱高炽比他们还要懂。

“大明的经济发展之下,军事必须跟上发展,但永远不会只为军火商人倾斜,而是以大明总体发展为根基,任何群体和势力,都要遵从于此,服从国家大局。”

杨士奇,黄淮,户部尚书,还有工部,军工联合办,军商联合办等人都在。

利益阶层永远是杜绝不了的。

中华重工本身也是利益阶层,并且是比民间势力更大的利益阶层。

无论古今中外,任何制度,永远都有利益阶层,朱高炽深知改变不了,也不会去改变,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

后世有的人在处于老百姓阶段的时候,立场在老百姓,当他发达了起来,立刻忘了当初的阶层,摇身一变开始为自己的利益代言。

平民子弟科举做官,同样也变了立场。

屠龙者终成恶龙。

有个女孩子读书的时候,高喊为了祖国而奋斗,当她功成名就后,立刻移民到了国外,成为了外国人。

很多人嘲笑并不能理解。

其实很简单。

因为她的身份变了,不再是普通的老百姓而已。

唯独立场是不变的。

老百姓不要为其他阶层去担心,关心的应该是自己的利益。

就如后世一对夫妻,买了彩票,因为幻想中了五百万之后如何分配,吵架到了离婚的地步。

所以当自己还是老百姓的时候,立场要正。

对外的矛盾中,老百姓只有希望国家好,才是对自己最有利的,对内的矛盾中,老百姓更应该坚守自己的利益,对抗其他势力。因为老百姓不像其他阶层,有更多的资源可以抵抗风险,甚至换个新土地继续生活。

古人早就懂得道理。

明朝后期随着小市民阶级的诞生,也有了许多市井思想。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的语句,此类的语句有很多。

最爱国的永远是老百姓。

这并不是谁比谁的情怀要高,同样是关乎自身的利益而已。

操心其他阶层的事,是当你脱离了老百姓的阶层再来操心的事情,否则岂不是犹如那对夫妻一样的愚蠢。

大明工业的发展。

让大明的国力在增加,百姓们的钱袋子在增加,同样也让各个利益阶层的实力,增加速度远远超过老百姓,因为他们的资源和资本更集中,必然的现象。

犹如那合记商行,最开始才做少资本,不到十年下来,放在中亚半岛上已然是富可敌国的存在。

而国内像合记商行如此体量的并不少。

那些煤老板们低调的很,仿佛听不见他们的声音,但朱高炽却从来没有忽视过。

朱高炽看向徐宁。

徐宁上前一步,“铁道工程总部,已经组建了交趾铁道修建集团,只是关于用人的制度上,还有不少的争议。”

朱高炽点点头。

“大明是一个整体,军工行业绑架不了大明的经济,交趾的战争,军工商人们已经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他们要知足,而不是欲望难填。”敲打了军工联合办与军商联合办。

朱高炽继续说道:“中南半岛的发展方向,重新回到正轨,大基建促进大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可是国内已经有了五十万铁道工程,继续扩张下去,对于社会资源分配模式的经济体系会不利。”

朱高炽内心有些遗憾。

他也想达到社会人口百分之二的铁道工人数量,也就是高达一百六十万的铁道工人。

一百六十万铁道工人,以及他们身后的家庭,带来了数百万的消费人口,并只是一个行业,大明如今的巨大经济需求体系,就是如此通过社会资源分配体系创造出来的。

可当下社会生产力,受限于技术带来的效率水平,让他无法达到这个目的。

简而言之步子不能迈开的太大,哪怕如今的大明,在当今时代之下,步子已经很大,可比起后世算不了什么,带来的就是计划经济的破产,粮票不值钱,物价腾飞。

“交趾南部的人口,有许多支持交趾叛军,他们没有获得我大明的籍贯,不属于大明人,既然不属于大明人,就不应该受工民联合部的利益保护。”

杨士奇猜到了朱高炽的想法,上前一步提出他的方案和思路。

“交趾收复后,根据最新的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