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科研者:表里的困惑(1 / 2)

应天府行省的南边,浙江行省。

人口上千万的大省。

烟雨朦胧,河道成网,两岸红绿烂漫,飘飘洒洒,将江河里的小船也映在一片绯红。

两名穿着学子服的读书人,乘坐在乌篷船的前头,船尾的艄公摇着船桨。

乌篷船是江南的特色之一。

船身狭小,船篷低矮,船板上辅以草席,或者床底设计成凹字形,坐在船的两侧,摇摇晃晃,就成了江南独有的景观。

“船家,近些年江面上此类船变少了呀。”

读书人微笑着问道。

“现在大船多了,小船不吃香,活计也多,年轻的人们要么去了大厂,要么自己去买大船,我们老了,也就搭载些游客,混点生活罢了。”

两名读书人讨论着。

同伴们为自己的同窗鼓劲。

抵达了目的地,浙江国子监所在地。

“磁石的实在经验,我们的先民甚至已经根据自身的经验,用在了药材之中,可其中的里,没有人说的通透,不过是在表上做文章。”

“经济发展的一种方式,随着各种需求的发展,原来的方式无法满足,则会促进新的,更有效的工具诞生。”

船夫笑着说道。

“应该是。”

他们的研究方向不同,大多数的方向,还有大量的表可以研究,只有少数的方向,才到了要研究里的地步,而且多数人对道的追求,并没有达到忘我的地步。

十几名赤着胳膊的年轻人,跳下了江水中,奋力的游动,岸上挂着“浙江国子监游水比赛大会”的标语,还有诸多围观的人群。

表的经验已经用完了。

研究人员的报告不算突出,为了扬名,选择来国子监作报告,为日后自己的评级获得助力,所以研究人员讲的很细致,生怕有人提出反对。

“名称相同者是否同义,名称不同者是否异别,现在先从《尔雅》说起,因其具有具体其实的内容,而且又出现最早,又是比较好的分类法。”

两人你一言我一言,从东谈到西,又从西谈到东,听得船尾的船夫插不上话。

“噗通。”

学者满脸的懊恼。

“你看我有半丝得意的心情?”

女子班来了不少的女学生,大大方方的站在岸边,为男同窗们鼓掌。

“你着相了啊。”

“为何相吸,又为何排斥,我研究了年余,却一点头绪也没有。”

在有些岗位上,女工比男工还要有效率,特别是在浙江,女性经济地位远高于大明其余各地,靠着丝制业、纺织业等行业的一枝独秀,浙江女性的地位并不低。

“好。”

经济决定上层建筑,包括个人也是如此。

台下多半是国子监的学生们,还有一些感兴趣的学者们。

“其他各书却只有类名,很少解释或有实例,虽有先民的注解,但各执其是,难以轻信,必须仔细研究商榷,才能了解到它们所用的几个大类名称。”

研究人员很推崇《尔雅》,在《尔雅》的基础上,对各类生物进行分类,推广他的分类法。

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前方的道路就像一条悬崖无路可走,他感到十分的痛苦,求知欲的旺盛,让他活的更加大痛苦,生怕到死的那天,连头绪都弄不清楚。

那人只能笑着安慰道:“你在磁石上的研究,发表了好几篇的报告,可谓是功成名就,多少人羡慕不及呢。”

这并不算难题。

“例如十年前,金州发起的验药运动。”

“名利于我而言,已是身外之物,我求的是大道,最怕的是自己到了死的时候,仍然搞不清楚大道,才是我最害怕的。”

道在何方。

“那些先民靠着想象出来的药方,经过检验后,发现并不能发挥作用,而有的药方,经过大量的检验,的确可以起到药效,这就是区别。”

根据技术报刊登的最新标准文章,把科学称为三个阶段,犹如刚才作报告的人所讲,实在的经验、表述的无歧解、经验事实的可验性的理性综合。

“但是事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些有药效的药方,又适合什么样的人呢,其中蕴含的大道又是什么。”

“以前的小船,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人们只需要靠着小船的运输量生活,如今市场需求大了,所以大船就有了价值,能带来更大的利益。”

这是正常的现象。

“书本里的次序是按研究讨论文书分类的形成时期而排列的,唯有《尔雅》动物五篇,《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罗列许多动物的具实种类,不需多做解释,只就其内容略予调动,就可见它是按照虫鱼鸟兽四个大类来分类的。”

船只从桥下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