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开拓方向之争(1 / 4)

中华重工的几名大管事,参观完了铁车后,得出了结论,当着朱高炽的面说道。

朱高炽也很好奇。

眼前的铁车,非常的简陋。

因为转向的问题,所以前轮只有一个,可因为只有一个前轮,导致平衡性又不够好,加上制动的速度也低下,种种原因综合起来,就是保障不足。

“虽然缺点有很多,但是我相信,以后必定大行其道,成为与火车一样重要的技术,中华重工要不计成本的开发,并且大量的运用。”

“可以用的地方一定要用,可用可不用的,则同样要用。”

朱高炽说道。

众人连连点头,明白了皇太孙殿下的思路。

关键越想越服气啊。

这些地区就算有矿,也属于开采成本非常高的。

金忠的提议,获得了多数官员的认可。

光靠市场的自然发酵,哪里有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不计成本的开办了三家蒸汽机货车制造厂,更不会有十一年的时间,建造了近十万里的铁道。

“补给从何而来,耗费的民力需要多少,其中的遇到的危机又有多少。”

农耕文明需要的是能生产的土地,朱高炽眼馋的盯着地图上的一角。

市面上就有了蒸汽机货车的影子,主要还是在工厂区。

要是战场上有这样的“铁家伙”横冲直撞,刀枪不入,岂不是无人可挡。

韩有昌就是其中之一。

并且在这两地修建铁道,朱高炽觉得还不如在云南南部修建铁道。

朱高炽看着兵部在舆图上的规划,考虑其中的得失。

帖木儿一死,他的帝国就内乱起来,从内乱到分崩离析,再也没有和平过。

哪怕朱高炽因为事情忙,忘记了以前交代的事情,有文书的记录在,则不会疏漏。

“这些年来,我不断的拆分中华重工,包括把铁道工程部,铁道运营部,还有各个组织从中华重工体系分离出来,就是为了避免中华重工大过了国家。”

中华重工的大管事们,带回去了朱高炽的要求。

打仗是为了利益。

仿佛天下都可以去得。

“目前的蒸汽机货车看上去作用不大,可蒸汽机刚出现的时候,也不过只是抽水用罢了,谁能想到经过技术的发展,成为了大明最重要的发明。”

金忠收到各地传回来的公文。

提起防备,朱高炽就很头疼。

众人怔了怔。

倒也不算拔苗助长,起到引导的作用。

他决定海外和南下。

铁道的确很快。

“高丽的右军将军李芳远实力最大,目前有我们压着,他还不敢明目张胆的夺王位,还有倭国的幕府,已经和大内义弘势如水火,战争一触即发。”

没多久。

防备是需要军力的。

当今的时代乃极度贫瘠的地区,以前大唐与波斯的战争,从地理角度上属于非常吃亏的。

人是最会学习的动物。

最好的方法有两种。

如果算上铁道工程部,工程部等大部门,中华重工直接管理的工人就超过了一百万,跺跺脚,大明就得摇一摇。

但是随着上海县的大发展,于是这里成为了唯独以县的身份,修建了大站点的地区,京城和杭州站的铁道,绕了一个弯。

后来金州建立船政,攻克蒸汽机轮船的难关,此人就是授命的技术团队领头人之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而帖木儿汗国,因为其阻断了东西交流的消息,让我们并无法清楚了然于心,可多少也能得知,此国如今很厉害,至少能有数十万兵马,我大明虽然不惧,可也需要事先防备。”

大明就是天下的道德楷模。

可如果打出去,需要的成本就更高了。

“帖木儿帝国与我们太远了,至少需要出动三十万大军,才能彻底荡平他们,可万一这个时候,高丽和倭国发起了战事,而我们又无力压下去。”

金州蒸汽机货车制造厂,北平蒸汽机货车制造厂,京城蒸汽机货车制造厂,一连开办了三家。

解缙笑道。

而农耕文明则不会。

文华殿。

“这就涉及到了压力。”

南方从蛮荒之地变成富庶之地,就是农耕文明的百姓们靠着自己的双手,通过勤劳所创造出来的辉煌财富。

直接和间接控制的工人高达数十万,加上在各行各业的影响力,以及控制的核心产业,可谓是大明的半壁江山。

他的继承者不敢和大明作战,选择了继续臣服,果不其然,当以战养战的方式停下来后,帖木儿帝国也就开始了走下坡路。

中华重工各工厂,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