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大明女子乘坐公共马车(1 / 4)

刘通收拾了行李,左边手提箱,右手戴上帽子,妻子在门口抱着未满周岁的幺儿,家里请了两个女佣,所以刘通并不担心家里事情。

“我去京城大概要一个月后才回家,二姑娘年龄大了,在学堂里经常去同学家玩,本也不算什么,可到底是女孩子家家,上回就很危险,所以你还是要拘束一下她。”

儿子最终没有当兵,去了京城国子监读书。

儿子的事情,刘通并不担心,反而随着女儿的年龄大了,让他操心的事情多了起来,如今社会上倡导女子也有上道学的权利,受到了皇太孙殿下的称赞。

妻子是传统的女性,相夫教子,却又享受着新城区的城市建设福利。

不同的环境,带来不同的生活方式。

穿着长裙的妇女,怀里的孩子很安静,好奇的看着门外。

“夫君的嘱咐,奴会记住的。”

“嗯。”

“你也照顾好自己。”

“我走了。”

刘通不舍的转身离去。

新城区的街道上,几名巡检丁差按路线,不定时的巡逻,可能是走累了,坐在小广场的木凳子上,木凳子旁边的煤油路灯已经灭了。

每日的傍晚,更夫们会用特制的长杆子,往煤油路灯里头灌入煤油,刚刚够燃烧两个时辰的,当煤油烧完就会自己熄灭。

玻璃是海外贸易中的抢手货,价格卖的不低。

而在大明因为是民生物资,所以定价很便宜,成为了社会普及的产品,于是有了许多生产玻璃的工厂,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小广场是平整后的土地,铺设了砖石,留出了许多的泥土地,还有沙坑。

几家在学走路的孩童,身边多半是老人,还有几名年轻的妇女,一边聊天,一边看顾着自家的孩子,摔跤了,有的孩子会哭,有的孩子自己爬起来。

“你家的孩子一点也不娇气。”

妇人称赞的说道。

“傻的很,都不知道哭,会哭的孩子才聪明呢。”

各自夸耀对方的孩子。

小广场上其乐融融。

并不是所有的妇女都会成为家庭妇女,北平城周边的农民,可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大片井制度改革的最彻底,农民可是让人羡慕的职业。

工人家庭有的双职工,也有的单职工。

双职工的,会把老人接来,养老之外,帮忙照看孩子,单职工的,说明家中没有老人帮忙照看孩子,或者去了其他兄弟家。

经济地位决定社会地位。

但是大明的儒家思想有进步,还有一些保留,尊老之道上,没有哪家敢虐待老人,不但会被邻居们歧视,更会引来官府的处罚。

所以这一自然现象,在大明被扭转了,属于社会文明的体现。

“刘大家。”

“您这是要出远门啊。”

人们看到了刘通,见到他的装扮以及带着的行李,纷纷弯腰行礼,并且笑着招呼道。

刘通连连点头。

“因为公干,在下要去京城一趟。”

非礼勿视。

刘通远远的向妇人们回礼,快步的离开,不想和妇人们产生过多的交集。

见到片坊里最有名的文化人,妇人们都很热情。

留个情面,说不定日后还能关照自己的孩子。

来到了站台。

片坊里长期生活的人们,大多互相认识,纷纷各自抱拳行拱手礼,也有弯腰行作稽礼,也有人举了举手,简单的打个招呼。

“刘大家。”

“周师傅。”

“王师傅。”

铁轨上的公车终于来了。

人们排着队上车。

都是左邻右舍,谁都会照顾自己的形象。

只有人口流动大的地区,以及不够富裕的条件,才会出现许多的行为,而稳定的地区,会有已经默契的社会习俗,并且随着经济越发达,秩序越井然。

众人各自掏出一厘钱放入钱箱,然后寻找座位。

但是座位明显不够。

“伱请。”

“我很快就到了。”

每一个站台大多数如此。

因为每个站台搭乘的乘客们,多是相熟的人。

当公车进入闹市区才有改变。

北平和京城不同。

京城有皇宫,所以老城区里的改变并不算彻底,高楼大厦有限制,以免窥视皇宫,杜绝一些风险,而北平的老城区改变的很多。

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甚至有了身处钢筋水泥世界的错觉。

工业化的发展,带来了人口的集中。

北平是最早的工业城区,吸收的人口也最多,把周边县镇的富余劳动力全部吸收到了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