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任大掌柜的反抗(2 / 5)

省境内,看到的困苦让他们十分的诧异。

穷和吃不饱饭。

是两回事。

“这就是灯下黑了。”

“我们北平的年年去外省,反倒是自个地区没有慰问到,当地官员有很大的责任,我看啊,就是县官能力不行,太子殿下自从去了京城,才几年的时间,北平已经懈怠了下来。”

“别瞎说八道。”

年长者喝止。

年轻的人翻了个白眼,“当初太子殿下曾经在报纸上说过,发现不好的现象,是每个人都该抗争的义务,以消灭不好的现象才算结束,如果不抗争,就不要去抱怨未来发生的不公。”

听到年轻人的反驳,年长者没有争辩。

反正他是不会做的。

年轻人当然知道年长者心里打的什么算盘,无非是坐享其成。

年轻人最恨这样的人。

老者的态度,让年轻人内心如扎了一根刺。

犹如罢工者。

他们最痛恨的绝对是工贼。

“出头的椽子先烂。”

“这句话真是害人至深。”

“没有人想要自己身上发生不公的事情,可是当发生了不公,已经发生的事情,难道还要默默承受?这种人就会为自己找借口。”

“我看啊,

“看上去是劝人保重的话,实际上就是胆小鬼为自己辩解的理由罢了,这样的人,承受了什么样的痛苦,都是他应该的。”

“走在路上莫名其妙被人打了一耳光,都还要思考是不是自己哪里做错了,甚至说吃亏是福来安慰自己,明明是两码事。”

“最搞笑的是什么,那天大家还记得吗?。”

年轻人嘲讽道:“真定府城的夜摊上有个醉汉闹事,被欺负的人给他同伴拉走,劝说让那醉汉张狂,以后必会遇到狠人遭灾,岂不是个糊弄自己的笑话。”

“合着这么说的意思是他属于被欺负的命是吧,遇到了欺负,忍气吞声呗,这样也可以啊,别回头又各种辱骂,诉说社会的不公,指望众人同情他,为他来出头。”

“行了行了,大家都别说了。”

周围有人劝和。

年长者气的起伏不定。

他怕事,可不怕同事,盯着年轻人,大有要动手的迹象。

如果说这些年里。

大明因为皇帝陛下西征的战事,原先社会的思想冲突大为的缓解,随着时间的流逝,平缓一些的矛盾,很快又突出起来,北平首当其冲。

精神文明建设。

大剧院同样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部门之一。

年轻人越说越来劲。

“拉拢周边人的帮助是一回事,指望周边人为自己出头又是一回事,太子殿下当年说了,太祖皇帝就算把刀把子递到老百姓手中,老百姓自个不争气,也是没有用的。”

“真定府黑山地区的百姓,连饭都吃不饱,当地县衙的官员们有没有作为,他们有没有想办法,他们自己不做事,我们也不管,日后就成为了积弊,所有的好规定也成为了空设。”

“按照你的说法,那黑山地区的百姓们,他们自己不懂抗争,需要你来出头?”

年长者抓住年轻人话里的漏洞,冷哼两声。

“所以需要教化啊。”

“总有人想好要把各种观念和现象混为一谈,落后地区不光缺乏物资,还缺乏教化,他们是不懂,和懂了却不做是两回事。”

“是啊是啊。”

“人家运气不好,生在贫困地区,不如你,你生活在好地方,你比人家懂。”

年长者嘲讽道。

“那也不是。”

年轻人不给情面的说道:“有些生活在好地区的人,懂了道理,却只顾自己,不顾社会,美其名曰明哲保身,独善其身,不过是自私自利的自我辩解罢了,不用说的自己很高尚很理智似的,仿佛就自己看穿了社会的门道,自己才知道如何过好日子。”

“这些人又哪里知道,没有社会给予的好环境,真把自己过得好,当做了自己应得的,不知道人和社会,犹如鱼和水的关系。”

年长者恨恨道:“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

也不等年轻人说话,径直的摇头离开。

众人纷纷拉住年轻人。

“你何必跟他一般见识。”

“倒不是我非要和他一般见识,一般的老百姓不懂道理那也就算了,并不是他们的责任,犹如先贤所言不知者不怪。”

“我最痛恨的就是他这样的人,社会和人,鱼和水,只有好的水源,鱼儿才能活的健康,人和社会同样的道理,维护社会的良好秩序,是每个人的责任。”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是太子殿下提出的根本。”

“要都是他这样的人,社会将